關注全球時事|洞察國際風雲
2025-03-18 17:24 星期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一部六院”育英才 开启强大师资伴学模式

时间:2025-06-12 10:15 来源:快讯社

  新华网北京6月12日电 日前,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处长申堃做客2025新华网高考情报局,为考生和家长介绍学校的招生计划和优势学科等情况。

 Q1:请简要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基本情况。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1956年建校,是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的中医药院校。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自建校之日起,历届北中医人,始终把建设中国顶尖的中医药大学作为办学目标,进入新时代,更是以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为愿景。建校69年来,学校始终引领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从最早1962年的“五老上书”匡正中医教育路径,到学校成为最早一批设立中医药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再到学校在中医药高等教育领域开创了多个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包括:首创中医教改实验班;首创中医学(岐黄国医班)、中药学(时珍国药班)、中西医结合医学(华佗班)三个中医药特色专业;开创中医经典等级考试;成为首批教育部拔尖计划2.0基地;获批国家拔尖人才培养未来学习中心建设项目等等。学校先行先试,在全国中医药院校发挥着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Q2:学校目前有哪些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学校坚持以中医药为主干学科,打造高峰学科聚集区,多学科协调发展。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生物与生物化学4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在多次学科评估中,学校的师资队伍、毕业生质量、学科声誉等多项指标综合排名中,稳居全国中医药院校领先地位。在软科和校友会等高校排名中,始终位列全国26所独立设置的中医药院校之首。

  学校中医药专业特色鲜明,目前设有医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5个专业类别,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今年招生的15个专业,有14个是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Q3: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多措并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抓党建引领。学校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在党委领导下,统筹部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持续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二是抓学科平台建设。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52个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在内的国家级平台为支持,以40家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为体系,包括学校在京4家三甲中医院: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第三附属医院和房山中医院,全面培养学生科研和临床实践能力。

  三是抓师资队伍。学校名师云集,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医大师8人,有专任教师1822人,拥有一支由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强大师资队伍。

  四是抓教学改革。学校持续引领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在长学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师承教育、医教协同等方面开展改革探索,以生为本,开创跨校“微专业”校际公选课;实施本科课程“领雁计划”;建设特色“一体化教学云平台”,以智慧教学“伴学”模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近些年,我校先后有几十名同学,挺身而出主动救助急症病患。像马威望同学教科书式的心肺复苏术救治心脏骤停老人、师玥同学在北京地铁针灸救治低血糖晕倒女乘客等。充分展现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大医精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医学专业技能和强烈的社会担当。

  学校人才培养也得到行业和社会广泛认可。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呈现“三高”特点,即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80%以上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平均达98%以上。学校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医药卫生行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Q4:学校今年在招生计划上有哪些调整和亮点?

  学校积极响应“优本扩容”政策,有序扩大本科招生规模,今年招生计划增加130人,且均投放到“双一流”专业,体现了学校真正实现增加优质本科教育供给的扩招理念。

  同时,今年学校招生政策还有几个亮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部六院”协同育人创新

 一是“一部六院”项目。学校探索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全国顶尖的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新模式,首批建设4个交叉融汇协同育人专业。

  中医学(数智班),是中医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合作共建开设,在中医学五年制和中医学(实验班)学生入校后选拔,聚焦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的人工智能、数学、系统科学交叉领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中药学(时珍国药正华班),是中药学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所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三所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升级原时珍国药班,采取双导师制联合培养,提升学生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

  生物工程(交叉创新班),是生命科学学院与中科院国家纳米中心联合共建,聚焦生物学前沿方向,改造原生物工程专业,聚焦“全球视野+科技实战”培养,为学生提供国家级科研平台与顶尖师资团队支持。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成思危拔尖人才班),是管理学院通过与中国科学院预测中心合作培养,升级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培养精通大数据技术和有丰富健康医疗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我校“一部六院”首批4个建设专业,全部聚焦于人工智能+、医工交叉、理工交叉专业融汇创新,强强联合,改造升级原有专业培养方案,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及科研平台力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结合学科专业建设情况和人才培养情况,学校停招工商管理专业,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调整为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聚焦中医药特色管理专业建设。

 三是调整选考科目分组。针灸推拿学专业调整为不限定选考科目,将其与公共事业管理、法学、英语等专业合入不限定选考科目组招生。

  四是调整护理学录取批次。护理学专业不再区分“一本”“二本”,均调整为本科批次招录,入学后等同培养,符合条件可转专业。

 Q5:学校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方面有哪些探索?

  学校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2024年,我校校长唐志书代表学校与英国牛津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同时,学校首创集医疗、教育、科研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海外中医中心”,先后建立德国中医中心、澳大利亚中医中心、俄罗斯中医中心和美国中医中心,为海外中医药传播提供了“北中医方案”。

  学生在我校就读,有机会参与国际顶尖高校的学术交流、交换学习等各类活动,例如学校今年暑期将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暑期访学活动,推荐学生出国互动学习,为促进师生国际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我们欢迎每一位有志于中医药事业的青年才俊踏入岐黄殿堂之门,期待金秋时节在大美的良乡校区与你们相遇,欢迎大家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


外交部:将本着科学原则研究日方关于恢复水产品输华请求
外交部:坚决反对美国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
测试视频
综合看点 查看更多>>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
美“金穹”系统细节曝光 资金技术难题不少
调兵“夺回”首都 特朗普为何这样做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通电话
多国谴责+民众抗议! 以军“接管加沙城”计划内外承压
纵横天下 查看更多>>
俄美总统会晤即将在安克雷奇举行
特朗普:俄若不同意停火将面临“非常严重后果”
对于“普特会”,欧洲尽显焦虑与无力
美媒:俄潜艇扩充计划将成美国“真正挑战”
科特迪瓦举行独立日阅兵典礼
联合国报告显示全球冲突地区的性暴力事件显著增长
威胁“重施制裁” 英法德致函联合国催伊朗恢复核谈判
缅甸勃固省的大象营地
伊朗副外长:可限制核活动,但绝不停止铀浓缩
特朗普准备单见普京 泽连斯基:这公平吗
英国首相斯塔默会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为何西方“承认潮”难阻以色列一意孤行
普京与金正恩通电话
“夺回首都”,特朗普要对流浪汉“下手”了
半岛电视台记者团队遭以军袭击 5人死亡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十次外长会在云南举行
我国科学家将锂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提高了2-3倍
中国代表驳斥美方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对中国无理指责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巡礼
2025第二十七届哈尔滨国际车展开幕
国台办发言人就赖清德散播错误二战史观答记者问
世界机器人大会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超2亿元
7月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5.2% 以旧换新政策为市场带来增量
我国首次完成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沪渝蓉高铁跨京杭运河斜拉桥主塔封顶
澳门将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
香港2025年年中人口较去年中维持不变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举办全运会主题击剑表演赛
邂逅香港原创粤语音乐剧的多元文化之美
成都世运会 | 诞生首金的徒步定向,为啥像一场“闭卷考”?
筑牢智能体发展安全根基
产业深观察|中国创新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不断增强的全球竞争力
夏季空调这样用,省电还省心!
“购在中国”激活消费新引擎
“千年本草”中药新质生产力行动在京启动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严惩医保骗保犯罪典型案例
护工骑手受伤谁买单 劳务关系赔偿有规则
公安部印发实施《关于依法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美最高法院为特朗普拆解教育部开绿灯
2024年吉林法院依法惩处毒品犯罪分子478人
道地药材连起“生态美”与“百姓富” 中药材乡村振兴示范行动走进隆回
一颗老汉瓜里的新疆故事:从 “带不出新疆” 到 “香飘千万家”
宁夏银川:“农光互补”助力绿色发展
一产“焕新”:黑土地上 田间满满硬科技
山东枣庄:甜蜜水果赋能乡村振兴
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是何关系
你不知道的真相
中国古代十大“情书”
榜下捉婿的由来
“一日三餐”的来历
前沿科技 查看更多>>
农机装备产业加速升级 企业抢滩高端智能市场
“智”造科技生活 共享美好未来
走近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海浪变身“移动充电宝”
氢锂双引擎延伸工业无人机航线
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体验“机”智生活!
健康生活 查看更多>>
国家数据局:今年将推出数据产权等10余项制度
促进机器人产业实现更多创新突破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我解锁了47号智能助手2.0
AI眼镜,可以戴上的“随身视界”
掌握核心技术,中国航天迈上新高度
实用技术 查看更多>>
参赛之前先去打个卡 机器人“爱宝”探店北京麦麦岛
浙大四足机器人打破百米冲刺吉尼斯世界纪录
人形机器人:从“跑起来”到“用得上”还要多久?
科学与健康丨帮助作物“优生优育”!首台全流程智能育种机器人来了
走近“脑机接口”,探秘如何“心想事成”
科普博览 查看更多>>
先睹为快!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京开幕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
智能机器人的八大应用场景
算力互联里的“破立”之法
机器人时代正加速到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举行
从文化传承到友谊桥梁——一所马达加斯加侨校的历史变迁
博物馆不眠夜:上博古埃及文明大展开启168小时嘉年华
北京:“古都之脊”绽新彩 老城发展添活力
内蒙古扎赉特旗:多彩农牧民那达慕
这才叫国潮·一方文创千年墨痕化烛台:当《寒切帖》照进生活
职场转向,年轻人如何“稳稳落地”
AI时代,当少年与诗词相遇——从“词穷”到“开口皆诗词,出口即成章”
多所高校宣布延长研究生学制
高等教育择校新风向:考生为何青睐广东新设大学?
聚智赋能 共绘未来教育新图景 第十六届新华网教育论坛智慧教育展报名启动
男篮亚洲杯:中国男篮时隔十年再进四强
这个英国人发明的体育项目,非洲兄弟竟然这么强?
从边缘球员到女篮国手,罗欣棫的进阶之路
十五运会女篮资格赛:一边倒、两连胜
成都世运会|蹦床冠军“姐妹花”:在成都感受“4D环绕”般的支持
从生态“含绿量”看见县域发展“含金量”
创新消费场景 千年古城焕新生
《四库全书》里的鄱阳
洛阳市老城区委书记调研“人间烟火气、消费在老城”活动开展情况
内蒙古阿尔山:多彩文艺演出丰富市民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