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专家齐聚北京!第十届国家癌症中心结直肠癌学术会议-县域培训专题会议成功举办
当前,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攀升,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成为制约结直肠癌防治成效的突出问题。县级医院作为基层肿瘤防治的关键载体,其诊治能力提升与诊疗同质化实现,直接关系到全国结直肠癌防治工作的整体推进。在此背景下,10月24日下午,第十届国家癌症中心结直肠癌学术会议-县域培训专题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培训会为县域医疗机构搭建起对接国家级诊疗资源的桥梁。
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浙江、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省市的县级医院代表近300 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病区主任郑朝旭教授主持。

面对城乡医院在结直肠癌治疗上的差距,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到2030 年,5年生存率达到46.6%以上” 的目标,全国县域肿瘤防治中心联合体首席专家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院长、中国癌症基金会原理事长赵平教授在致辞中直指关键:县级医院要突破结直肠癌诊疗瓶颈,核心在于 “补短板”,即加强县级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建设,将诊疗能力打造成全国肿瘤防治体系的 “稳固底盘”。
他对参会的县级医院医疗同仁提出两点期望:一是通过专题会议精准对接国内一流诊疗资源,明晰行业前沿方向与标准;二是对照先进经验深刻反思自身诊疗中的不足,找到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他还特别强调 “同质化诊疗” 的核心定义:“县级医院在同一疾病的治疗效果要不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无需追求与大三甲医院 “完全等同”,但需实现 “疗效同质”。唯有如此,县域居民才会真正信任本地医院,避免因 “癌症恐惧” 盲目跨区域求医,让基层成为结直肠癌防治的 “首道防线”。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王锡山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国家层面虽已确立 “关口前移、防大于治” 的战略,但防诊治工作需国家、社会、个人三方协同形成合力。国家定战略、推动 “规范化” 与 “同质化” 落地;社会搭平台、促进行业协作与资源下沉;个人提意识、主动参与筛查与健康管理。
针对当前基层面临的 “病人流失” 难题,他提出解决路径:以就医文化建设为切入点,让 “规范诊疗” 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共同遵循。依托权威诊疗指南、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推动全国范围内结直肠癌诊疗水平统一。当县级医院的诊疗结论与国家癌症中心等上级机构保持一致时,患者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信任感便会自然建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刘骞教授从结直肠癌诊疗的标准化、精准化与个体化维度切入,结合县域医疗实际特点,为未来县域联盟的发展明确方向。同时,他希望参会者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有所收获、共话发展,更期待各方携手共进,为中国肠癌诊疗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黄镜教授从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与前沿进展的角度拓宽了视野,着重强调多学科协作与规范诊疗在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关键作用。作为内科医生,她还特别强调晚期结直肠癌的特殊性:多数晚期肿瘤(如肝转移)患者难以治愈,但在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约三分之一的肝转移患者可通过规范、合理的综合治疗实现终身治愈。

作为来自河北的一员,她表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联动各方力量,在河北省的县域肿瘤防治工作中,尽我最大的努力、做我能做的贡献,和大家一道把这项惠及基层的事业做实、做好。”
学术前沿演讲汇聚国内肠癌诊疗领域多学科权威专家,围绕肠癌诊疗全链条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分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骞教授围绕“规范使用技术,争取最佳预后-肠癌诊疗规范解读”的演讲,为县域医疗机构提供了 “按规施治、提升预后” 的清晰路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邢宝才教授分享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规范化下的个体化”,聚焦结直肠癌肝转移,平衡规范化原则与个体化需求,为大家带来了临床思路与实践经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梁建伟教授以“雷替曲塞术中灌洗预防结直肠癌腹腔种植转移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为主题,深入解析雷替曲塞术中灌洗技术的应用价值,为预防结直肠癌腹腔种植转移提供了有力的循证依据,为县域临床实践提供了前沿参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黄镜教授聚焦 “结直肠癌内科治疗新进展”,系统梳理了近年来肠癌诊疗领域的前沿动态与突破方向,为县域医生及时更新知识体系、紧跟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王晰程教授围绕 “肠癌靶向精准治疗” 展开讲解,从靶点筛选、药物选择到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层层拆解靶向治疗的核心逻辑与临床应用要点,为提升肠癌诊疗精准度提供了实操参考;山东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刘波教授则以 “肠癌免疫治疗新进展” 为主题,深入介绍了免疫治疗在肠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适用人群及疗效优化策略,为县域医疗机构拓展肠癌治疗手段、改善患者预后打开了新思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张红梅教授围绕 “直肠癌的疗前 MRI 诊断” 展开专题分享,重点解析了 MRI 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评估、病灶范围界定、治疗方案制定中的核心价值,同时结合临床案例梳理了疗前 MRI 诊断的规范流程与关键判断要点,为县域医疗机构提升直肠癌术前诊断精准度、减少诊疗偏差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指导。
此次针对县域医院的结直肠癌培训会议,不仅是国家级诊疗资源向基层下沉的重要实践,更成为凝聚行业共识、明确防治路径的关键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