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全球時事|洞察國際風雲
2025-03-18 17:24 星期二

激光武器——“光之利刃”走向战场

时间:2025-07-14 09:57 来源:快讯社

  英国“龙火”系统。

  美国“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

  以色列“铁束”系统。

  日本激光-微波混合防御系统。

  在硝烟弥漫的现代战场上,当人们在关注导弹、火炮的威力时,一种新型装备正在悄然崛起。它就是激光武器。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随着一道肉眼几乎不可见的高能光束瞬间划过海天,数千米外的无人机随之毁损坠落,整个过程静默无声。

  与传统武器装备不同,激光武器有不少优势:不需要其他弹药、不产生后坐力、能以光速打击目标、单次拦截成本较低等。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光之利刃”如今已从实验室走向战场,开始改变现代战争中的攻防格局。那么,激光武器的杀伤原理是什么?各国激光武器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将朝哪些方面发展?请看本期解读。

  威力从何而来

  激光武器是指利用发射的激光束直接毁伤目标或使之失能的定向能武器,其“锋刃”就是可以集中释放的光束能量。激光抵达目标时,能量会聚焦在目标极小的面积上,瞬间转化为热能,以此烧穿金属、引爆弹药或损毁精密电子设备。

  太阳在人们印象中已足够亮,但一台巨脉冲红宝石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比太阳还亮200亿倍。激光并非能量大,而是激光的能量非常集中。红宝石激光束能穿透3厘米厚的钢板,总能量却煮不熟一个鸡蛋。正是这种“极端聚焦”特性奠定了激光成为精准破坏利器的基础。

  除了高精度、能量高度集中的特点,激光还具有可光速抵达的优势,这使激光武器的攻击速度快如闪电。此外,激光武器还具备出色的抗干扰能力。

  激光武器的作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穿孔,即用高功率、高密度的激光束使靶材表面急剧熔化、蒸发并向外喷射,反冲力形成冲击波,从而击毁目标。二是层裂,靶材表面吸收激光能量后,原子被电离,离子云向外膨胀喷射形成应力波向深处传播,造成靶材被拉断。除此之外,等离子体还能辐射紫外线或X光,破坏目标结构和电子元件。

  根据应用场景和打击对象的不同,激光武器可分为致盲型、近距离战术型和远距离战略型几种。

  致盲型激光武器常见于机载设备及小型枪械,通过向目标光电传感器或目标操作人员发射高强度光束,使飞行员眼睛或相关传感器暂时或永久“失能”。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中,英国军舰上装备的激光致盲武器,使阿根廷多架飞机失控、坠毁或误入英军火力网。

  当前的近距离战术型激光武器功率通常在100千瓦以下,射程不超过20千米,主要用来攻击飞机、无人机等目标。美国陆军部署的“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采用50千瓦级光纤激光器,集成在“斯特瑞克”装甲车上,据称能在6秒内损毁1.5千米外的无人机。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发的50千瓦级高能激光武器系统,使用光束合成技术,曾在试验中成功拦截2千米外的迫击炮弹,系统反应时间约2秒。这些系统采用自适应光学技术,配备先进红外追踪系统,单次拦截成本不足10美元,但在雨雾环境下效能会降低40%以上。随着功率提升至100千瓦级,这类激光武器未来或被用于应对巡航导弹的威胁。

  远距离战略型激光武器功率通常在兆瓦级以上,射程大于1000千米,主要用于攻击洲际导弹、太空中的侦察卫星和通信卫星等。例如,美国“天基激光综合飞行实验(SBL-IFX)”验证了太空激光反导能力,在模拟试验中精准摧毁了1000千米外的弹道导弹靶标。2009年,美在“机载激光实验室”项目中,用改装的波音747搭载兆瓦级氧碘化学激光器,测试拦截了550千米外处于助推段的弹道导弹。同时,这些试验和测试也暴露出上述激光武器在能源供应和散热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各国纷纷研发

  20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利用大型作战飞机搭载激光发射器的构想,拉开了激光武器研发帷幕。

  当时,美国研制出实验型机载激光系统ALL(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将其搭载在NKC-135A大型军用飞机上,在后续实验中成功拦截了AIM-9B“响尾蛇”导弹,初步展示了其在军事上的应用前景。但该激光系统体积太大、射程不足,难以进行实战部署。

  后来,美空军相继研制出第二代激光武器ABL(化学氧-碘激光器)及该激光武器的“简配版”ATL(化学氧-碘激光器),在减小体积和增加射程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这些研究,为美国研发如今的先进战术激光武器奠定了基础。

  在激光武器研发方面,其他国家也纷纷试水,但研发使用进度不一。在这一背景下,全球激光武器发展呈现出鲜明特征。

  部分达到实战应用水平。以色列“铁束”系统作为较早投入实战的高能激光防御系统,采用100千瓦级光纤激光器,有效射程达10千米。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研发的Block1反无人机激光武器系统于2024年正式量产,该系统据称拦截成本非常低。英国“龙火”系统在2024年初的测试中成功摧毁3.2千米外的无人机目标,预计2027年前列装。其他一些国家研发的激光武器,也有部分从实验室走向战场。

  主要应用于反无人机。激光武器应用于反无人机的定位,源于战场的迫切需求。美国陆军“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已部署在欧洲多个军事基地,专门应对小型无人机威胁;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测试50千瓦级激光防空系统时,曾在15秒内连续击落5架无人机;沙特部署的“寂静狩猎”系统则创下单日拦截13架无人机的纪录。

  日益重视体系融合。值得关注的是,更多激光武器新项目逐渐体现出融入体系的趋势。比如,俄罗斯宣称“佩列斯韦特”系统已具备反卫星能力,并计划将其融入S-500防空体系;日本在2024年国防预算中拨款3.7亿美元,用于研发激光-微波混合防御系统。美国将激光武器纳入“综合防空反导”体系架构,作为最后拦截手段;法国“天基监视与拦截系统”计划包含激光反导卫星星座;印度启动的“国家定向能武器计划”试图构建陆海空天多维激光防御网络。多国重视体系融合的原因,在于这种努力不仅能提升拦截效率,还可能大幅改变未来战场攻防态势。

  致力突破短板

  激光作为定向能,目前广泛应用于武器装备的情报侦察、火控制导、精确瞄准等环节。同时,作为一种完整的武器系统,凭借效费比高等优势,它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后,激光武器的发展将聚焦所暴露的短板,重点突破能量屏障,不断改进完善。具体来说,它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

  向小型化发展。为了实现机动灵活部署,新一代激光武器系统将采用更为科学的设计,减轻重量和体积,能够适配多种轻型作战载具,包括无人机和无人水面舰艇等。去年5月,澳大利亚测试了其首款定向能武器——Fractl便携式高能激光武器。据称,该武器只有手提箱大小,可在500米范围内摧毁时速达100千米的微型无人机。

  提升战场适应性。当前,激光武器的使用常受到恶劣环境影响,进而出现能量损耗,削弱其威力。如以色列的“铁束”系统,遇到下雨、沙尘暴天气,战力就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有效克服这方面短板,将是激光武器研发的重点,以确保其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稳定发挥作用。

  解决散热难题。激光武器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设备性能会急剧下降,出现寿命缩短甚至瞬间“罢工”问题。当前,各国科研机构和军事企业已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此问题展开研究。除使用传统散热方式外,一些国家已将目光投向新型材料、新型散热结构和散热系统。

  多种技术融合。今后激光武器的发展将深度融合多领域前沿技术,以形成更高效的作战体系。一方面,与电磁发射技术协同运用——借助电磁炮的超高初速,快速投送激光作战单元至目标区域,实现“电磁投射+激光打击”的复合打击模式。另一方面,通过融合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显著提升光束控制精度;结合纳米级光学材料的应用,优化激光器的能量转换效率,实现发射系统的轻量化设计。这种跨领域技术的集成,或将推动激光武器在射程、精度和可靠性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输出更高功率。随着光束能量的持续提升,研发人员或将谋求激光武器对远程战略目标和集群目标的硬杀伤能力。目前,很多国家在积极研发新型激光材料和激光发射技术,以实现更高功率激光的输出。这种研究有望推动战术激光武器进入兆瓦时代,使单次照射能量达到毁伤重型装备的水平。同时,超高功率激光武器在将来可能成为研发重点,以进一步拓展反导、反卫星能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与战场需求的拉动,激光武器在攻防领域的应用潜力将不断释放,成为未来智能化战场上的制胜利器。从某种程度上说,在这个“发现即摧毁”的时代,谁掌握了先进激光武器,谁就多了一分打赢未来战争的胜算。

    外交部:将本着科学原则研究日方关于恢复水产品输华请求
    外交部:坚决反对美国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
    测试视频
    综合看点 查看更多>>
    马杜罗:委内瑞拉将在全国284个“前线”地点部署防御力量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
    第80届联大开幕古特雷斯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
    习近平会见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
    全球发展倡议:惠及各国民众的公共思想产品
    纵横天下 查看更多>>
    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策划政变罪名成立 获刑27年零3个月
    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地区局势的危险拐点?
    马克龙任命勒科尔尼为法国新总理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俄总统新闻秘书:全球治理倡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倡议”
    内塔尼亚胡称“不会有巴勒斯坦国”
    冯德莱恩:欧盟正推进新一轮对俄制裁和援乌举措
    以色列在卡塔尔突袭细节曝光 美国试图撇清关系
    “谎言工厂”——起底美国认知战的历史与套路
    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云南昆明开幕
    联合国安理会就卡塔尔遭袭表示谴责
    政治盟友被枪杀 特朗普下令降半旗
    “南”望云南!媒体智库代表踏访彩云之南感知中国魅力
    中俄蒙举行“边防合作-2025”联合演练
    泰国当选总理阿努廷开始组建内阁
    中国服贸会汇聚共赢发展的全球和声
    我国油气与铀矿实现重大找矿突破!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渤海亿吨级油田又一油气平台完成海上安装
    习近平引领中国和平发展的时代启示
    全国工会推动平台算法和劳动规则协商取得积极进展
    吉林:追“风”逐“电”激发转型升级新脉动
    展国之威仪 铸军之荣耀——走近阅兵场上的仪仗兵
    AI创意视频丨上合诗篇
    中阿经贸合作助力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33届澳门国际烟花比赛汇演揭幕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鼓舞港澳各界谱写“一国两制”新篇章
    蓝图变实景——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呼之欲出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内地设立首个“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港交所2025年上半年收入创历史新高
    天山雪莲:岩石缝隙里的生命绽放
    内蒙古额尔古纳:万亩麦田迎秋收
    乃东:高原沃土的产业振兴之路
    筑牢智能体发展安全根基
    产业深观察|中国创新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不断增强的全球竞争力
    他信抵达泰国最高法院 “14楼案”今日宣判决定是否重新服刑
    法院裁决在即,佩通坦命运如何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严惩医保骗保犯罪典型案例
    护工骑手受伤谁买单 劳务关系赔偿有规则
    公安部印发实施《关于依法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荔林水乡”北大村焕发文旅新活力
    乡村产业振兴,巫山脆李为什么行?
    矿山“焕新”后,成了游客眼里的“香饽饽”
    道地药材连起“生态美”与“百姓富” 中药材乡村振兴示范行动走进隆回
    一颗老汉瓜里的新疆故事:从 “带不出新疆” 到 “香飘千万家”
    民国时期的多个第一
    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是何关系
    你不知道的真相
    中国古代十大“情书”
    榜下捉婿的由来
    前沿科技 查看更多>>
    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联盟成立
    2025年服贸会抢先看:机器人显身手 新技术集中亮相
    我国正在制定84项人工智能国家标准
    搭上“人工智能+”行动快车 产业互联网迎新机遇
    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见闻:千行百业激活“数智能量”
    健康生活 查看更多>>
    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0万件 位居全球第一
    苹果公司推出迄今最薄苹果手机
    来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 看机器人如何“点亮”未来生活
    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更懂“人心”的智能机器人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
    实用技术 查看更多>>
    用AR眼镜解锁服贸会里的“科技范儿”
    新技术新成果集中亮相2025年服贸会
    我国拟修改网络安全法
    智能机器人大显身手 智博会上看“智造”
    两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科普博览 查看更多>>
    聚焦人工智能 共促数贸发展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将举办
    龙头企业整合加速 半导体行业并购活跃
    大国院士:“千里眼”的守望者贲德
    平均约11小时新增一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突破5000家
    搭上“人工智能+”行动快车 产业互联网迎新机遇
    新疆:萨玛瓦尔舞翩跹
    四大石窟、五个佛像窖藏地文物首聚兰州
    西安:老厂房“变身”影视基地
    河南贾湖遗址发现中国最早木棺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音乐会在阿拉木图举行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八载援疆初心如磐 深耕能化躬行致远
    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出台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我国完成高校20%学科专业调整
    庆祝第41个教师节,教育部通知来了
    香港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头号种子刘圣书/谭宁无缘八强
    “四冠王”胡凯:越冷静,越“幸运”
    全国击剑锦标赛:江苏队男佩团体四连冠
    全国击剑锦标赛:吴采遥再夺女重个人冠军
    世界田联洲际巡回赛北京站:中国选手收获四金
    颐和园昆明湖南岸景观提升
    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一期明年建成
    云南弥勒:艺术赋能 打造特色文旅新地标
    “电影+”点燃暑期文旅消费热潮
    贵州从江:月亮山现云海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