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全球時事|洞察國際風雲
2025-03-18 17:24 星期二

“万物皆可外卖”?即时零售重构消费市场

时间:2025-06-01 16:21 来源:快讯社

 周六中午,北京市民王阿姨在家炖红烧肉,发现葱姜蒜用完了,她打开某即时零售App下单,不到20分钟,食材送到家门口,饭菜顺利上桌。“现在做饭方便多了,缺什么点一下就能送来。”她说。

  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背后,一场隐形的零售战早已打响——凌晨下单的退烧药、半小时送达的充电线,甚至深夜急购的游戏卡带,正在构建起一个体量庞大的即时零售市场。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外卖员在智能外卖柜前投放餐品。新华社发(史俊摄)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就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网上零售、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高效便捷,受到消费者欢迎。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继续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一场关于流量、履约与技术体系的零售升级战,正在悄然重塑消费格局。

 电商企业竞逐即时零售赛道

  所谓“即时零售”,是一种基于即时配送体系的消费模式,强调“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

  “五一”假期,“00后”消费者小刘与朋友前往上海旅游。刚下飞机,她发现忘带睡衣,便在平台上下单。约一个小时后,当她抵达酒店,外卖员已将商品送达前台,省去了奔波采购的麻烦。

  如今,外卖服务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餐饮,药品、日用品、服饰、数码产品等品类也实现了“即点即送”。从“送餐”走向“送万物”,即时零售正成为电商平台新的竞争焦点。

  2024年11月25日,在山东省高密市,配送员在雨中骑行。新华社发(李海涛摄)

  4月15日,京东宣布,“自营秒送”业务已在全国上线,接入门店数量超过10万家,平均配送时间快于30分钟。同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表示已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的零售商、品牌商与本地中小商家,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万物到家”服务。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依托饿了么的运力网络,全面加速布局即时零售市场。

  “平台之间在‘外卖’上的竞争只是表象,真正争夺的是背后更大的即时零售市场。”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即时零售作为未来趋势性的主流零售模式,不是对现有零售体系的补充,而是具备颠覆意义的变革力量。

  在张毅看来,即时零售正深刻改变商品从仓库到用户之间的流通路径,重塑供销、仓储、物流与终端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线下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在重新定义平台与商户之间的边界,正在改变传统的零售流通体系。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指出,即时零售这一模式的兴起,不仅可能替代部分线下到店消费和传统电商交易,更有望通过服务整合和模式创新,开拓新的消费增量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凭借平台的数字化优势,即时零售在便利民生、激发消费活力、赋能传统业态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零售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即时零售正被视为零售行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到店+到家”协同发展,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如“平台下单+就近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并鼓励探索“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路径。

 2024年3月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城西银泰城广场拍摄的“小哥驿站”。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随着供给模式的日益成熟,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现在工作忙,下班已是晚上八点,没空逛超市。像洗发水、牙膏这些日用品,缺什么我就在路上点个‘外卖’,特别方便。”白领林女士表示,相比电商大促期间囤货,即时零售价格差距不大,且更符合她的生活节奏。

  从消费者视角看,即时零售的核心优势在于便捷与高效,能够满足“即买即得”的需求。无论是做饭时临时缺调料,还是突发状况需要紧急药品,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平台快速完成下单和收货。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指出,超过50%的“95后”希望在购物当天即可收到商品,且愿意为更快的配送服务支付一定溢价,“速度”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对于商家而言,即时零售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也成为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超市开在小区门口,以前主要靠到店客流,现在线上订单已占日营业额的三分之一。”北京某社区超市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入驻平台后,相当于多开了一家“线上分店”,覆盖人群也更广。

  平台方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美团闪购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团闪购品牌的正式发布、在即时零售上的进一步布局是“顺势而为”。2024年以来,平台上日用快消品的下单用户数与下单频次增速均高于整体市场水平,3C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也呈现出下单人数、频次与客单价同步提升的态势。

  “当前,线上消费市场流量红利趋于饱和,即时零售成为平台寻找新增量的现实选择。”李鸣涛表示,尤其在整体消费增速放缓、电商引流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即时零售不仅为平台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有望成为推动零售体系重构的重要力量。

  除了速度,还拼什么?

  在即时零售的赛道上,“快”是最直观的竞争维度。但真正的“快”,不仅是压缩配送时长,更是全链条仓配体系的重塑。让商品离消费者更近一步,是实现“下单即达”的关键。

  为进一步提升履约响应速度,多家平台正在加速构建前置仓、“闪电仓”网络,并探索“门店即仓库”的混合履约模式,持续压缩“下单到收货”的时间窗口。

  据悉,目前本地实体商家联合美团闪购,在全国布局超3万个覆盖多品类的闪电仓,预计到2027年,该数字有望突破10万个。另据京东方面介绍,其旗下七鲜业务已完成与前置仓的融合,履约时效和服务体验将进一步优化。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商家为外卖员提供车辆临时停放点。新华社发(史俊摄)

  配送场景正从日常刚需延伸至更丰富的“微场景”。艾媒咨询分析指出,即时配送正在渗透至夜生活、朋友聚会、旅游途中、母婴照护、居家养老等情境中,满足消费者更加细分和个性化的购物需求。

  消费侧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以来,夜间面部护理和身体护理类产品外卖订单量分别增长51%和36%;在2025年“五一”期间,游泳用品订单环比增长330%,女鞋、彩妆、婴儿护理、球类用品等多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幅均超过100%。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当前即时零售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随着消费场景日趋多元、技术持续演进、市场持续向下渗透,行业需要从速度竞争转向综合服务能力的比拼,推动从量变走向质变。

  “平台之间应结合自身定位与资源条件,发展差异化竞争,即使同属即时零售,也应打造各自的特色与优势,更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李鸣涛指出。

  “即时零售并不是一个线上超市的升级版本,而是一个由技术驱动的全链路系统创新。”张毅表示,平台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打造出高效、自主的履约与供应链体系。

  他认为,这一体系不仅包括前置仓布局、库存管理、配送调度等履约环节,还涉及物联网追踪、骑手安全、上游供应商协同等多个技术要素。“只有在这些关键环节持续推动创新,平台才能构建起竞争壁垒。”张毅说。

  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路径上,多位专家呼吁,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物流效率与履约服务质量,同时通过个性化推荐和优质客户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同步完善相关标准与监管规则,确保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周六中午,北京市民王阿姨在家炖红烧肉,发现葱姜蒜用完了,她打开某即时零售App下单,不到20分钟,食材送到家门口,饭菜顺利上桌。“现在做饭方便多了,缺什么点一下就能送来。”她说。

  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背后,一场隐形的零售战早已打响——凌晨下单的退烧药、半小时送达的充电线,甚至深夜急购的游戏卡带,正在构建起一个体量庞大的即时零售市场。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外卖员在智能外卖柜前投放餐品。新华社发(史俊摄)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就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网上零售、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高效便捷,受到消费者欢迎。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继续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一场关于流量、履约与技术体系的零售升级战,正在悄然重塑消费格局。

 电商企业竞逐即时零售赛道

  所谓“即时零售”,是一种基于即时配送体系的消费模式,强调“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

  “五一”假期,“00后”消费者小刘与朋友前往上海旅游。刚下飞机,她发现忘带睡衣,便在平台上下单。约一个小时后,当她抵达酒店,外卖员已将商品送达前台,省去了奔波采购的麻烦。

  如今,外卖服务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餐饮,药品、日用品、服饰、数码产品等品类也实现了“即点即送”。从“送餐”走向“送万物”,即时零售正成为电商平台新的竞争焦点。

  2024年11月25日,在山东省高密市,配送员在雨中骑行。新华社发(李海涛摄)

  4月15日,京东宣布,“自营秒送”业务已在全国上线,接入门店数量超过10万家,平均配送时间快于30分钟。同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表示已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的零售商、品牌商与本地中小商家,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万物到家”服务。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依托饿了么的运力网络,全面加速布局即时零售市场。

  “平台之间在‘外卖’上的竞争只是表象,真正争夺的是背后更大的即时零售市场。”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即时零售作为未来趋势性的主流零售模式,不是对现有零售体系的补充,而是具备颠覆意义的变革力量。

  在张毅看来,即时零售正深刻改变商品从仓库到用户之间的流通路径,重塑供销、仓储、物流与终端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线下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在重新定义平台与商户之间的边界,正在改变传统的零售流通体系。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指出,即时零售这一模式的兴起,不仅可能替代部分线下到店消费和传统电商交易,更有望通过服务整合和模式创新,开拓新的消费增量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凭借平台的数字化优势,即时零售在便利民生、激发消费活力、赋能传统业态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零售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即时零售正被视为零售行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到店+到家”协同发展,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如“平台下单+就近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并鼓励探索“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路径。

 2024年3月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城西银泰城广场拍摄的“小哥驿站”。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随着供给模式的日益成熟,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现在工作忙,下班已是晚上八点,没空逛超市。像洗发水、牙膏这些日用品,缺什么我就在路上点个‘外卖’,特别方便。”白领林女士表示,相比电商大促期间囤货,即时零售价格差距不大,且更符合她的生活节奏。

  从消费者视角看,即时零售的核心优势在于便捷与高效,能够满足“即买即得”的需求。无论是做饭时临时缺调料,还是突发状况需要紧急药品,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平台快速完成下单和收货。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指出,超过50%的“95后”希望在购物当天即可收到商品,且愿意为更快的配送服务支付一定溢价,“速度”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对于商家而言,即时零售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也成为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超市开在小区门口,以前主要靠到店客流,现在线上订单已占日营业额的三分之一。”北京某社区超市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入驻平台后,相当于多开了一家“线上分店”,覆盖人群也更广。

  平台方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美团闪购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团闪购品牌的正式发布、在即时零售上的进一步布局是“顺势而为”。2024年以来,平台上日用快消品的下单用户数与下单频次增速均高于整体市场水平,3C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也呈现出下单人数、频次与客单价同步提升的态势。

  “当前,线上消费市场流量红利趋于饱和,即时零售成为平台寻找新增量的现实选择。”李鸣涛表示,尤其在整体消费增速放缓、电商引流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即时零售不仅为平台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有望成为推动零售体系重构的重要力量。

  除了速度,还拼什么?

  在即时零售的赛道上,“快”是最直观的竞争维度。但真正的“快”,不仅是压缩配送时长,更是全链条仓配体系的重塑。让商品离消费者更近一步,是实现“下单即达”的关键。

  为进一步提升履约响应速度,多家平台正在加速构建前置仓、“闪电仓”网络,并探索“门店即仓库”的混合履约模式,持续压缩“下单到收货”的时间窗口。

  据悉,目前本地实体商家联合美团闪购,在全国布局超3万个覆盖多品类的闪电仓,预计到2027年,该数字有望突破10万个。另据京东方面介绍,其旗下七鲜业务已完成与前置仓的融合,履约时效和服务体验将进一步优化。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商家为外卖员提供车辆临时停放点。新华社发(史俊摄)

  配送场景正从日常刚需延伸至更丰富的“微场景”。艾媒咨询分析指出,即时配送正在渗透至夜生活、朋友聚会、旅游途中、母婴照护、居家养老等情境中,满足消费者更加细分和个性化的购物需求。

  消费侧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以来,夜间面部护理和身体护理类产品外卖订单量分别增长51%和36%;在2025年“五一”期间,游泳用品订单环比增长330%,女鞋、彩妆、婴儿护理、球类用品等多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幅均超过100%。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当前即时零售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随着消费场景日趋多元、技术持续演进、市场持续向下渗透,行业需要从速度竞争转向综合服务能力的比拼,推动从量变走向质变。

  “平台之间应结合自身定位与资源条件,发展差异化竞争,即使同属即时零售,也应打造各自的特色与优势,更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李鸣涛指出。

  “即时零售并不是一个线上超市的升级版本,而是一个由技术驱动的全链路系统创新。”张毅表示,平台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打造出高效、自主的履约与供应链体系。

  他认为,这一体系不仅包括前置仓布局、库存管理、配送调度等履约环节,还涉及物联网追踪、骑手安全、上游供应商协同等多个技术要素。“只有在这些关键环节持续推动创新,平台才能构建起竞争壁垒。”张毅说。

  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路径上,多位专家呼吁,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物流效率与履约服务质量,同时通过个性化推荐和优质客户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同步完善相关标准与监管规则,确保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周六中午,北京市民王阿姨在家炖红烧肉,发现葱姜蒜用完了,她打开某即时零售App下单,不到20分钟,食材送到家门口,饭菜顺利上桌。“现在做饭方便多了,缺什么点一下就能送来。”她说。

  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背后,一场隐形的零售战早已打响——凌晨下单的退烧药、半小时送达的充电线,甚至深夜急购的游戏卡带,正在构建起一个体量庞大的即时零售市场。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外卖员在智能外卖柜前投放餐品。新华社发(史俊摄)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就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网上零售、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高效便捷,受到消费者欢迎。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继续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一场关于流量、履约与技术体系的零售升级战,正在悄然重塑消费格局。

 电商企业竞逐即时零售赛道

  所谓“即时零售”,是一种基于即时配送体系的消费模式,强调“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

  “五一”假期,“00后”消费者小刘与朋友前往上海旅游。刚下飞机,她发现忘带睡衣,便在平台上下单。约一个小时后,当她抵达酒店,外卖员已将商品送达前台,省去了奔波采购的麻烦。

  如今,外卖服务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餐饮,药品、日用品、服饰、数码产品等品类也实现了“即点即送”。从“送餐”走向“送万物”,即时零售正成为电商平台新的竞争焦点。

  2024年11月25日,在山东省高密市,配送员在雨中骑行。新华社发(李海涛摄)

  4月15日,京东宣布,“自营秒送”业务已在全国上线,接入门店数量超过10万家,平均配送时间快于30分钟。同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表示已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的零售商、品牌商与本地中小商家,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万物到家”服务。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依托饿了么的运力网络,全面加速布局即时零售市场。

  “平台之间在‘外卖’上的竞争只是表象,真正争夺的是背后更大的即时零售市场。”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即时零售作为未来趋势性的主流零售模式,不是对现有零售体系的补充,而是具备颠覆意义的变革力量。

  在张毅看来,即时零售正深刻改变商品从仓库到用户之间的流通路径,重塑供销、仓储、物流与终端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线下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在重新定义平台与商户之间的边界,正在改变传统的零售流通体系。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指出,即时零售这一模式的兴起,不仅可能替代部分线下到店消费和传统电商交易,更有望通过服务整合和模式创新,开拓新的消费增量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凭借平台的数字化优势,即时零售在便利民生、激发消费活力、赋能传统业态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零售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即时零售正被视为零售行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到店+到家”协同发展,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如“平台下单+就近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并鼓励探索“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路径。

 2024年3月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城西银泰城广场拍摄的“小哥驿站”。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随着供给模式的日益成熟,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现在工作忙,下班已是晚上八点,没空逛超市。像洗发水、牙膏这些日用品,缺什么我就在路上点个‘外卖’,特别方便。”白领林女士表示,相比电商大促期间囤货,即时零售价格差距不大,且更符合她的生活节奏。

  从消费者视角看,即时零售的核心优势在于便捷与高效,能够满足“即买即得”的需求。无论是做饭时临时缺调料,还是突发状况需要紧急药品,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平台快速完成下单和收货。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指出,超过50%的“95后”希望在购物当天即可收到商品,且愿意为更快的配送服务支付一定溢价,“速度”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对于商家而言,即时零售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也成为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超市开在小区门口,以前主要靠到店客流,现在线上订单已占日营业额的三分之一。”北京某社区超市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入驻平台后,相当于多开了一家“线上分店”,覆盖人群也更广。

  平台方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美团闪购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团闪购品牌的正式发布、在即时零售上的进一步布局是“顺势而为”。2024年以来,平台上日用快消品的下单用户数与下单频次增速均高于整体市场水平,3C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也呈现出下单人数、频次与客单价同步提升的态势。

  “当前,线上消费市场流量红利趋于饱和,即时零售成为平台寻找新增量的现实选择。”李鸣涛表示,尤其在整体消费增速放缓、电商引流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即时零售不仅为平台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有望成为推动零售体系重构的重要力量。

  除了速度,还拼什么?

  在即时零售的赛道上,“快”是最直观的竞争维度。但真正的“快”,不仅是压缩配送时长,更是全链条仓配体系的重塑。让商品离消费者更近一步,是实现“下单即达”的关键。

  为进一步提升履约响应速度,多家平台正在加速构建前置仓、“闪电仓”网络,并探索“门店即仓库”的混合履约模式,持续压缩“下单到收货”的时间窗口。

  据悉,目前本地实体商家联合美团闪购,在全国布局超3万个覆盖多品类的闪电仓,预计到2027年,该数字有望突破10万个。另据京东方面介绍,其旗下七鲜业务已完成与前置仓的融合,履约时效和服务体验将进一步优化。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商家为外卖员提供车辆临时停放点。新华社发(史俊摄)

  配送场景正从日常刚需延伸至更丰富的“微场景”。艾媒咨询分析指出,即时配送正在渗透至夜生活、朋友聚会、旅游途中、母婴照护、居家养老等情境中,满足消费者更加细分和个性化的购物需求。

  消费侧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以来,夜间面部护理和身体护理类产品外卖订单量分别增长51%和36%;在2025年“五一”期间,游泳用品订单环比增长330%,女鞋、彩妆、婴儿护理、球类用品等多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幅均超过100%。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当前即时零售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随着消费场景日趋多元、技术持续演进、市场持续向下渗透,行业需要从速度竞争转向综合服务能力的比拼,推动从量变走向质变。

  “平台之间应结合自身定位与资源条件,发展差异化竞争,即使同属即时零售,也应打造各自的特色与优势,更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李鸣涛指出。

  “即时零售并不是一个线上超市的升级版本,而是一个由技术驱动的全链路系统创新。”张毅表示,平台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打造出高效、自主的履约与供应链体系。

  他认为,这一体系不仅包括前置仓布局、库存管理、配送调度等履约环节,还涉及物联网追踪、骑手安全、上游供应商协同等多个技术要素。“只有在这些关键环节持续推动创新,平台才能构建起竞争壁垒。”张毅说。

  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路径上,多位专家呼吁,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物流效率与履约服务质量,同时通过个性化推荐和优质客户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同步完善相关标准与监管规则,确保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周六中午,北京市民王阿姨在家炖红烧肉,发现葱姜蒜用完了,她打开某即时零售App下单,不到20分钟,食材送到家门口,饭菜顺利上桌。“现在做饭方便多了,缺什么点一下就能送来。”她说。

  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背后,一场隐形的零售战早已打响——凌晨下单的退烧药、半小时送达的充电线,甚至深夜急购的游戏卡带,正在构建起一个体量庞大的即时零售市场。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外卖员在智能外卖柜前投放餐品。新华社发(史俊摄)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就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网上零售、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高效便捷,受到消费者欢迎。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继续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一场关于流量、履约与技术体系的零售升级战,正在悄然重塑消费格局。

 电商企业竞逐即时零售赛道

  所谓“即时零售”,是一种基于即时配送体系的消费模式,强调“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

  “五一”假期,“00后”消费者小刘与朋友前往上海旅游。刚下飞机,她发现忘带睡衣,便在平台上下单。约一个小时后,当她抵达酒店,外卖员已将商品送达前台,省去了奔波采购的麻烦。

  如今,外卖服务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餐饮,药品、日用品、服饰、数码产品等品类也实现了“即点即送”。从“送餐”走向“送万物”,即时零售正成为电商平台新的竞争焦点。

  2024年11月25日,在山东省高密市,配送员在雨中骑行。新华社发(李海涛摄)

  4月15日,京东宣布,“自营秒送”业务已在全国上线,接入门店数量超过10万家,平均配送时间快于30分钟。同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表示已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的零售商、品牌商与本地中小商家,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万物到家”服务。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依托饿了么的运力网络,全面加速布局即时零售市场。

  “平台之间在‘外卖’上的竞争只是表象,真正争夺的是背后更大的即时零售市场。”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即时零售作为未来趋势性的主流零售模式,不是对现有零售体系的补充,而是具备颠覆意义的变革力量。

  在张毅看来,即时零售正深刻改变商品从仓库到用户之间的流通路径,重塑供销、仓储、物流与终端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线下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在重新定义平台与商户之间的边界,正在改变传统的零售流通体系。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指出,即时零售这一模式的兴起,不仅可能替代部分线下到店消费和传统电商交易,更有望通过服务整合和模式创新,开拓新的消费增量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凭借平台的数字化优势,即时零售在便利民生、激发消费活力、赋能传统业态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零售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即时零售正被视为零售行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到店+到家”协同发展,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如“平台下单+就近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并鼓励探索“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路径。

 2024年3月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城西银泰城广场拍摄的“小哥驿站”。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随着供给模式的日益成熟,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现在工作忙,下班已是晚上八点,没空逛超市。像洗发水、牙膏这些日用品,缺什么我就在路上点个‘外卖’,特别方便。”白领林女士表示,相比电商大促期间囤货,即时零售价格差距不大,且更符合她的生活节奏。

  从消费者视角看,即时零售的核心优势在于便捷与高效,能够满足“即买即得”的需求。无论是做饭时临时缺调料,还是突发状况需要紧急药品,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平台快速完成下单和收货。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指出,超过50%的“95后”希望在购物当天即可收到商品,且愿意为更快的配送服务支付一定溢价,“速度”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对于商家而言,即时零售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也成为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超市开在小区门口,以前主要靠到店客流,现在线上订单已占日营业额的三分之一。”北京某社区超市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入驻平台后,相当于多开了一家“线上分店”,覆盖人群也更广。

  平台方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美团闪购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团闪购品牌的正式发布、在即时零售上的进一步布局是“顺势而为”。2024年以来,平台上日用快消品的下单用户数与下单频次增速均高于整体市场水平,3C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也呈现出下单人数、频次与客单价同步提升的态势。

  “当前,线上消费市场流量红利趋于饱和,即时零售成为平台寻找新增量的现实选择。”李鸣涛表示,尤其在整体消费增速放缓、电商引流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即时零售不仅为平台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有望成为推动零售体系重构的重要力量。

  除了速度,还拼什么?

  在即时零售的赛道上,“快”是最直观的竞争维度。但真正的“快”,不仅是压缩配送时长,更是全链条仓配体系的重塑。让商品离消费者更近一步,是实现“下单即达”的关键。

  为进一步提升履约响应速度,多家平台正在加速构建前置仓、“闪电仓”网络,并探索“门店即仓库”的混合履约模式,持续压缩“下单到收货”的时间窗口。

  据悉,目前本地实体商家联合美团闪购,在全国布局超3万个覆盖多品类的闪电仓,预计到2027年,该数字有望突破10万个。另据京东方面介绍,其旗下七鲜业务已完成与前置仓的融合,履约时效和服务体验将进一步优化。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商家为外卖员提供车辆临时停放点。新华社发(史俊摄)

  配送场景正从日常刚需延伸至更丰富的“微场景”。艾媒咨询分析指出,即时配送正在渗透至夜生活、朋友聚会、旅游途中、母婴照护、居家养老等情境中,满足消费者更加细分和个性化的购物需求。

  消费侧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以来,夜间面部护理和身体护理类产品外卖订单量分别增长51%和36%;在2025年“五一”期间,游泳用品订单环比增长330%,女鞋、彩妆、婴儿护理、球类用品等多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幅均超过100%。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当前即时零售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随着消费场景日趋多元、技术持续演进、市场持续向下渗透,行业需要从速度竞争转向综合服务能力的比拼,推动从量变走向质变。

  “平台之间应结合自身定位与资源条件,发展差异化竞争,即使同属即时零售,也应打造各自的特色与优势,更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李鸣涛指出。

  “即时零售并不是一个线上超市的升级版本,而是一个由技术驱动的全链路系统创新。”张毅表示,平台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打造出高效、自主的履约与供应链体系。

  他认为,这一体系不仅包括前置仓布局、库存管理、配送调度等履约环节,还涉及物联网追踪、骑手安全、上游供应商协同等多个技术要素。“只有在这些关键环节持续推动创新,平台才能构建起竞争壁垒。”张毅说。

  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路径上,多位专家呼吁,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物流效率与履约服务质量,同时通过个性化推荐和优质客户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同步完善相关标准与监管规则,确保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周六中午,北京市民王阿姨在家炖红烧肉,发现葱姜蒜用完了,她打开某即时零售App下单,不到20分钟,食材送到家门口,饭菜顺利上桌。“现在做饭方便多了,缺什么点一下就能送来。”她说。

  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背后,一场隐形的零售战早已打响——凌晨下单的退烧药、半小时送达的充电线,甚至深夜急购的游戏卡带,正在构建起一个体量庞大的即时零售市场。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外卖员在智能外卖柜前投放餐品。新华社发(史俊摄)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就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网上零售、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高效便捷,受到消费者欢迎。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继续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一场关于流量、履约与技术体系的零售升级战,正在悄然重塑消费格局。

 电商企业竞逐即时零售赛道

  所谓“即时零售”,是一种基于即时配送体系的消费模式,强调“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

  “五一”假期,“00后”消费者小刘与朋友前往上海旅游。刚下飞机,她发现忘带睡衣,便在平台上下单。约一个小时后,当她抵达酒店,外卖员已将商品送达前台,省去了奔波采购的麻烦。

  如今,外卖服务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餐饮,药品、日用品、服饰、数码产品等品类也实现了“即点即送”。从“送餐”走向“送万物”,即时零售正成为电商平台新的竞争焦点。

  2024年11月25日,在山东省高密市,配送员在雨中骑行。新华社发(李海涛摄)

  4月15日,京东宣布,“自营秒送”业务已在全国上线,接入门店数量超过10万家,平均配送时间快于30分钟。同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表示已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的零售商、品牌商与本地中小商家,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万物到家”服务。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依托饿了么的运力网络,全面加速布局即时零售市场。

  “平台之间在‘外卖’上的竞争只是表象,真正争夺的是背后更大的即时零售市场。”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即时零售作为未来趋势性的主流零售模式,不是对现有零售体系的补充,而是具备颠覆意义的变革力量。

  在张毅看来,即时零售正深刻改变商品从仓库到用户之间的流通路径,重塑供销、仓储、物流与终端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线下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在重新定义平台与商户之间的边界,正在改变传统的零售流通体系。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指出,即时零售这一模式的兴起,不仅可能替代部分线下到店消费和传统电商交易,更有望通过服务整合和模式创新,开拓新的消费增量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凭借平台的数字化优势,即时零售在便利民生、激发消费活力、赋能传统业态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零售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即时零售正被视为零售行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到店+到家”协同发展,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如“平台下单+就近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并鼓励探索“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路径。

 2024年3月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城西银泰城广场拍摄的“小哥驿站”。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随着供给模式的日益成熟,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现在工作忙,下班已是晚上八点,没空逛超市。像洗发水、牙膏这些日用品,缺什么我就在路上点个‘外卖’,特别方便。”白领林女士表示,相比电商大促期间囤货,即时零售价格差距不大,且更符合她的生活节奏。

  从消费者视角看,即时零售的核心优势在于便捷与高效,能够满足“即买即得”的需求。无论是做饭时临时缺调料,还是突发状况需要紧急药品,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平台快速完成下单和收货。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指出,超过50%的“95后”希望在购物当天即可收到商品,且愿意为更快的配送服务支付一定溢价,“速度”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对于商家而言,即时零售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也成为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超市开在小区门口,以前主要靠到店客流,现在线上订单已占日营业额的三分之一。”北京某社区超市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入驻平台后,相当于多开了一家“线上分店”,覆盖人群也更广。

  平台方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美团闪购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团闪购品牌的正式发布、在即时零售上的进一步布局是“顺势而为”。2024年以来,平台上日用快消品的下单用户数与下单频次增速均高于整体市场水平,3C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也呈现出下单人数、频次与客单价同步提升的态势。

  “当前,线上消费市场流量红利趋于饱和,即时零售成为平台寻找新增量的现实选择。”李鸣涛表示,尤其在整体消费增速放缓、电商引流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即时零售不仅为平台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有望成为推动零售体系重构的重要力量。

  除了速度,还拼什么?

  在即时零售的赛道上,“快”是最直观的竞争维度。但真正的“快”,不仅是压缩配送时长,更是全链条仓配体系的重塑。让商品离消费者更近一步,是实现“下单即达”的关键。

  为进一步提升履约响应速度,多家平台正在加速构建前置仓、“闪电仓”网络,并探索“门店即仓库”的混合履约模式,持续压缩“下单到收货”的时间窗口。

  据悉,目前本地实体商家联合美团闪购,在全国布局超3万个覆盖多品类的闪电仓,预计到2027年,该数字有望突破10万个。另据京东方面介绍,其旗下七鲜业务已完成与前置仓的融合,履约时效和服务体验将进一步优化。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商家为外卖员提供车辆临时停放点。新华社发(史俊摄)

  配送场景正从日常刚需延伸至更丰富的“微场景”。艾媒咨询分析指出,即时配送正在渗透至夜生活、朋友聚会、旅游途中、母婴照护、居家养老等情境中,满足消费者更加细分和个性化的购物需求。

  消费侧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以来,夜间面部护理和身体护理类产品外卖订单量分别增长51%和36%;在2025年“五一”期间,游泳用品订单环比增长330%,女鞋、彩妆、婴儿护理、球类用品等多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幅均超过100%。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当前即时零售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随着消费场景日趋多元、技术持续演进、市场持续向下渗透,行业需要从速度竞争转向综合服务能力的比拼,推动从量变走向质变。

  “平台之间应结合自身定位与资源条件,发展差异化竞争,即使同属即时零售,也应打造各自的特色与优势,更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李鸣涛指出。

  “即时零售并不是一个线上超市的升级版本,而是一个由技术驱动的全链路系统创新。”张毅表示,平台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打造出高效、自主的履约与供应链体系。

  他认为,这一体系不仅包括前置仓布局、库存管理、配送调度等履约环节,还涉及物联网追踪、骑手安全、上游供应商协同等多个技术要素。“只有在这些关键环节持续推动创新,平台才能构建起竞争壁垒。”张毅说。

  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路径上,多位专家呼吁,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物流效率与履约服务质量,同时通过个性化推荐和优质客户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同步完善相关标准与监管规则,确保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周六中午,北京市民王阿姨在家炖红烧肉,发现葱姜蒜用完了,她打开某即时零售App下单,不到20分钟,食材送到家门口,饭菜顺利上桌。“现在做饭方便多了,缺什么点一下就能送来。”她说。

  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背后,一场隐形的零售战早已打响——凌晨下单的退烧药、半小时送达的充电线,甚至深夜急购的游戏卡带,正在构建起一个体量庞大的即时零售市场。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外卖员在智能外卖柜前投放餐品。新华社发(史俊摄)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就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网上零售、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高效便捷,受到消费者欢迎。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继续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一场关于流量、履约与技术体系的零售升级战,正在悄然重塑消费格局。

 电商企业竞逐即时零售赛道

  所谓“即时零售”,是一种基于即时配送体系的消费模式,强调“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

  “五一”假期,“00后”消费者小刘与朋友前往上海旅游。刚下飞机,她发现忘带睡衣,便在平台上下单。约一个小时后,当她抵达酒店,外卖员已将商品送达前台,省去了奔波采购的麻烦。

  如今,外卖服务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餐饮,药品、日用品、服饰、数码产品等品类也实现了“即点即送”。从“送餐”走向“送万物”,即时零售正成为电商平台新的竞争焦点。

  2024年11月25日,在山东省高密市,配送员在雨中骑行。新华社发(李海涛摄)

  4月15日,京东宣布,“自营秒送”业务已在全国上线,接入门店数量超过10万家,平均配送时间快于30分钟。同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表示已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的零售商、品牌商与本地中小商家,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万物到家”服务。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依托饿了么的运力网络,全面加速布局即时零售市场。

  “平台之间在‘外卖’上的竞争只是表象,真正争夺的是背后更大的即时零售市场。”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即时零售作为未来趋势性的主流零售模式,不是对现有零售体系的补充,而是具备颠覆意义的变革力量。

  在张毅看来,即时零售正深刻改变商品从仓库到用户之间的流通路径,重塑供销、仓储、物流与终端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线下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在重新定义平台与商户之间的边界,正在改变传统的零售流通体系。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指出,即时零售这一模式的兴起,不仅可能替代部分线下到店消费和传统电商交易,更有望通过服务整合和模式创新,开拓新的消费增量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凭借平台的数字化优势,即时零售在便利民生、激发消费活力、赋能传统业态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零售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即时零售正被视为零售行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到店+到家”协同发展,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如“平台下单+就近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并鼓励探索“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路径。

 2024年3月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城西银泰城广场拍摄的“小哥驿站”。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随着供给模式的日益成熟,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现在工作忙,下班已是晚上八点,没空逛超市。像洗发水、牙膏这些日用品,缺什么我就在路上点个‘外卖’,特别方便。”白领林女士表示,相比电商大促期间囤货,即时零售价格差距不大,且更符合她的生活节奏。

  从消费者视角看,即时零售的核心优势在于便捷与高效,能够满足“即买即得”的需求。无论是做饭时临时缺调料,还是突发状况需要紧急药品,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平台快速完成下单和收货。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指出,超过50%的“95后”希望在购物当天即可收到商品,且愿意为更快的配送服务支付一定溢价,“速度”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对于商家而言,即时零售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也成为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超市开在小区门口,以前主要靠到店客流,现在线上订单已占日营业额的三分之一。”北京某社区超市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入驻平台后,相当于多开了一家“线上分店”,覆盖人群也更广。

  平台方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美团闪购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团闪购品牌的正式发布、在即时零售上的进一步布局是“顺势而为”。2024年以来,平台上日用快消品的下单用户数与下单频次增速均高于整体市场水平,3C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也呈现出下单人数、频次与客单价同步提升的态势。

  “当前,线上消费市场流量红利趋于饱和,即时零售成为平台寻找新增量的现实选择。”李鸣涛表示,尤其在整体消费增速放缓、电商引流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即时零售不仅为平台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有望成为推动零售体系重构的重要力量。

  除了速度,还拼什么?

  在即时零售的赛道上,“快”是最直观的竞争维度。但真正的“快”,不仅是压缩配送时长,更是全链条仓配体系的重塑。让商品离消费者更近一步,是实现“下单即达”的关键。

  为进一步提升履约响应速度,多家平台正在加速构建前置仓、“闪电仓”网络,并探索“门店即仓库”的混合履约模式,持续压缩“下单到收货”的时间窗口。

  据悉,目前本地实体商家联合美团闪购,在全国布局超3万个覆盖多品类的闪电仓,预计到2027年,该数字有望突破10万个。另据京东方面介绍,其旗下七鲜业务已完成与前置仓的融合,履约时效和服务体验将进一步优化。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商家为外卖员提供车辆临时停放点。新华社发(史俊摄)

  配送场景正从日常刚需延伸至更丰富的“微场景”。艾媒咨询分析指出,即时配送正在渗透至夜生活、朋友聚会、旅游途中、母婴照护、居家养老等情境中,满足消费者更加细分和个性化的购物需求。

  消费侧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以来,夜间面部护理和身体护理类产品外卖订单量分别增长51%和36%;在2025年“五一”期间,游泳用品订单环比增长330%,女鞋、彩妆、婴儿护理、球类用品等多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幅均超过100%。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当前即时零售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随着消费场景日趋多元、技术持续演进、市场持续向下渗透,行业需要从速度竞争转向综合服务能力的比拼,推动从量变走向质变。

  “平台之间应结合自身定位与资源条件,发展差异化竞争,即使同属即时零售,也应打造各自的特色与优势,更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李鸣涛指出。

  “即时零售并不是一个线上超市的升级版本,而是一个由技术驱动的全链路系统创新。”张毅表示,平台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打造出高效、自主的履约与供应链体系。

  他认为,这一体系不仅包括前置仓布局、库存管理、配送调度等履约环节,还涉及物联网追踪、骑手安全、上游供应商协同等多个技术要素。“只有在这些关键环节持续推动创新,平台才能构建起竞争壁垒。”张毅说。

  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路径上,多位专家呼吁,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物流效率与履约服务质量,同时通过个性化推荐和优质客户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同步完善相关标准与监管规则,确保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周六中午,北京市民王阿姨在家炖红烧肉,发现葱姜蒜用完了,她打开某即时零售App下单,不到20分钟,食材送到家门口,饭菜顺利上桌。“现在做饭方便多了,缺什么点一下就能送来。”她说。

  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背后,一场隐形的零售战早已打响——凌晨下单的退烧药、半小时送达的充电线,甚至深夜急购的游戏卡带,正在构建起一个体量庞大的即时零售市场。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外卖员在智能外卖柜前投放餐品。新华社发(史俊摄)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就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网上零售、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高效便捷,受到消费者欢迎。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继续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一场关于流量、履约与技术体系的零售升级战,正在悄然重塑消费格局。

 电商企业竞逐即时零售赛道

  所谓“即时零售”,是一种基于即时配送体系的消费模式,强调“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

  “五一”假期,“00后”消费者小刘与朋友前往上海旅游。刚下飞机,她发现忘带睡衣,便在平台上下单。约一个小时后,当她抵达酒店,外卖员已将商品送达前台,省去了奔波采购的麻烦。

  如今,外卖服务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餐饮,药品、日用品、服饰、数码产品等品类也实现了“即点即送”。从“送餐”走向“送万物”,即时零售正成为电商平台新的竞争焦点。

  2024年11月25日,在山东省高密市,配送员在雨中骑行。新华社发(李海涛摄)

  4月15日,京东宣布,“自营秒送”业务已在全国上线,接入门店数量超过10万家,平均配送时间快于30分钟。同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表示已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的零售商、品牌商与本地中小商家,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万物到家”服务。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依托饿了么的运力网络,全面加速布局即时零售市场。

  “平台之间在‘外卖’上的竞争只是表象,真正争夺的是背后更大的即时零售市场。”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即时零售作为未来趋势性的主流零售模式,不是对现有零售体系的补充,而是具备颠覆意义的变革力量。

  在张毅看来,即时零售正深刻改变商品从仓库到用户之间的流通路径,重塑供销、仓储、物流与终端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线下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在重新定义平台与商户之间的边界,正在改变传统的零售流通体系。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指出,即时零售这一模式的兴起,不仅可能替代部分线下到店消费和传统电商交易,更有望通过服务整合和模式创新,开拓新的消费增量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凭借平台的数字化优势,即时零售在便利民生、激发消费活力、赋能传统业态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零售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即时零售正被视为零售行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到店+到家”协同发展,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如“平台下单+就近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并鼓励探索“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路径。

 2024年3月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城西银泰城广场拍摄的“小哥驿站”。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随着供给模式的日益成熟,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现在工作忙,下班已是晚上八点,没空逛超市。像洗发水、牙膏这些日用品,缺什么我就在路上点个‘外卖’,特别方便。”白领林女士表示,相比电商大促期间囤货,即时零售价格差距不大,且更符合她的生活节奏。

  从消费者视角看,即时零售的核心优势在于便捷与高效,能够满足“即买即得”的需求。无论是做饭时临时缺调料,还是突发状况需要紧急药品,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平台快速完成下单和收货。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指出,超过50%的“95后”希望在购物当天即可收到商品,且愿意为更快的配送服务支付一定溢价,“速度”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对于商家而言,即时零售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也成为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超市开在小区门口,以前主要靠到店客流,现在线上订单已占日营业额的三分之一。”北京某社区超市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入驻平台后,相当于多开了一家“线上分店”,覆盖人群也更广。

  平台方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美团闪购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团闪购品牌的正式发布、在即时零售上的进一步布局是“顺势而为”。2024年以来,平台上日用快消品的下单用户数与下单频次增速均高于整体市场水平,3C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也呈现出下单人数、频次与客单价同步提升的态势。

  “当前,线上消费市场流量红利趋于饱和,即时零售成为平台寻找新增量的现实选择。”李鸣涛表示,尤其在整体消费增速放缓、电商引流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即时零售不仅为平台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有望成为推动零售体系重构的重要力量。

  除了速度,还拼什么?

  在即时零售的赛道上,“快”是最直观的竞争维度。但真正的“快”,不仅是压缩配送时长,更是全链条仓配体系的重塑。让商品离消费者更近一步,是实现“下单即达”的关键。

  为进一步提升履约响应速度,多家平台正在加速构建前置仓、“闪电仓”网络,并探索“门店即仓库”的混合履约模式,持续压缩“下单到收货”的时间窗口。

  据悉,目前本地实体商家联合美团闪购,在全国布局超3万个覆盖多品类的闪电仓,预计到2027年,该数字有望突破10万个。另据京东方面介绍,其旗下七鲜业务已完成与前置仓的融合,履约时效和服务体验将进一步优化。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商家为外卖员提供车辆临时停放点。新华社发(史俊摄)

  配送场景正从日常刚需延伸至更丰富的“微场景”。艾媒咨询分析指出,即时配送正在渗透至夜生活、朋友聚会、旅游途中、母婴照护、居家养老等情境中,满足消费者更加细分和个性化的购物需求。

  消费侧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以来,夜间面部护理和身体护理类产品外卖订单量分别增长51%和36%;在2025年“五一”期间,游泳用品订单环比增长330%,女鞋、彩妆、婴儿护理、球类用品等多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幅均超过100%。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当前即时零售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随着消费场景日趋多元、技术持续演进、市场持续向下渗透,行业需要从速度竞争转向综合服务能力的比拼,推动从量变走向质变。

  “平台之间应结合自身定位与资源条件,发展差异化竞争,即使同属即时零售,也应打造各自的特色与优势,更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李鸣涛指出。

  “即时零售并不是一个线上超市的升级版本,而是一个由技术驱动的全链路系统创新。”张毅表示,平台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打造出高效、自主的履约与供应链体系。

  他认为,这一体系不仅包括前置仓布局、库存管理、配送调度等履约环节,还涉及物联网追踪、骑手安全、上游供应商协同等多个技术要素。“只有在这些关键环节持续推动创新,平台才能构建起竞争壁垒。”张毅说。

  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路径上,多位专家呼吁,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物流效率与履约服务质量,同时通过个性化推荐和优质客户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同步完善相关标准与监管规则,确保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周六中午,北京市民王阿姨在家炖红烧肉,发现葱姜蒜用完了,她打开某即时零售App下单,不到20分钟,食材送到家门口,饭菜顺利上桌。“现在做饭方便多了,缺什么点一下就能送来。”她说。

  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背后,一场隐形的零售战早已打响——凌晨下单的退烧药、半小时送达的充电线,甚至深夜急购的游戏卡带,正在构建起一个体量庞大的即时零售市场。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外卖员在智能外卖柜前投放餐品。新华社发(史俊摄)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就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网上零售、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高效便捷,受到消费者欢迎。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继续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一场关于流量、履约与技术体系的零售升级战,正在悄然重塑消费格局。

 电商企业竞逐即时零售赛道

  所谓“即时零售”,是一种基于即时配送体系的消费模式,强调“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

  “五一”假期,“00后”消费者小刘与朋友前往上海旅游。刚下飞机,她发现忘带睡衣,便在平台上下单。约一个小时后,当她抵达酒店,外卖员已将商品送达前台,省去了奔波采购的麻烦。

  如今,外卖服务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餐饮,药品、日用品、服饰、数码产品等品类也实现了“即点即送”。从“送餐”走向“送万物”,即时零售正成为电商平台新的竞争焦点。

  2024年11月25日,在山东省高密市,配送员在雨中骑行。新华社发(李海涛摄)

  4月15日,京东宣布,“自营秒送”业务已在全国上线,接入门店数量超过10万家,平均配送时间快于30分钟。同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表示已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的零售商、品牌商与本地中小商家,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万物到家”服务。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依托饿了么的运力网络,全面加速布局即时零售市场。

  “平台之间在‘外卖’上的竞争只是表象,真正争夺的是背后更大的即时零售市场。”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即时零售作为未来趋势性的主流零售模式,不是对现有零售体系的补充,而是具备颠覆意义的变革力量。

  在张毅看来,即时零售正深刻改变商品从仓库到用户之间的流通路径,重塑供销、仓储、物流与终端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线下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在重新定义平台与商户之间的边界,正在改变传统的零售流通体系。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指出,即时零售这一模式的兴起,不仅可能替代部分线下到店消费和传统电商交易,更有望通过服务整合和模式创新,开拓新的消费增量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凭借平台的数字化优势,即时零售在便利民生、激发消费活力、赋能传统业态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零售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即时零售正被视为零售行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到店+到家”协同发展,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如“平台下单+就近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并鼓励探索“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路径。

 2024年3月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城西银泰城广场拍摄的“小哥驿站”。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随着供给模式的日益成熟,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现在工作忙,下班已是晚上八点,没空逛超市。像洗发水、牙膏这些日用品,缺什么我就在路上点个‘外卖’,特别方便。”白领林女士表示,相比电商大促期间囤货,即时零售价格差距不大,且更符合她的生活节奏。

  从消费者视角看,即时零售的核心优势在于便捷与高效,能够满足“即买即得”的需求。无论是做饭时临时缺调料,还是突发状况需要紧急药品,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平台快速完成下单和收货。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指出,超过50%的“95后”希望在购物当天即可收到商品,且愿意为更快的配送服务支付一定溢价,“速度”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对于商家而言,即时零售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也成为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超市开在小区门口,以前主要靠到店客流,现在线上订单已占日营业额的三分之一。”北京某社区超市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入驻平台后,相当于多开了一家“线上分店”,覆盖人群也更广。

  平台方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美团闪购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团闪购品牌的正式发布、在即时零售上的进一步布局是“顺势而为”。2024年以来,平台上日用快消品的下单用户数与下单频次增速均高于整体市场水平,3C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也呈现出下单人数、频次与客单价同步提升的态势。

  “当前,线上消费市场流量红利趋于饱和,即时零售成为平台寻找新增量的现实选择。”李鸣涛表示,尤其在整体消费增速放缓、电商引流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即时零售不仅为平台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有望成为推动零售体系重构的重要力量。

  除了速度,还拼什么?

  在即时零售的赛道上,“快”是最直观的竞争维度。但真正的“快”,不仅是压缩配送时长,更是全链条仓配体系的重塑。让商品离消费者更近一步,是实现“下单即达”的关键。

  为进一步提升履约响应速度,多家平台正在加速构建前置仓、“闪电仓”网络,并探索“门店即仓库”的混合履约模式,持续压缩“下单到收货”的时间窗口。

  据悉,目前本地实体商家联合美团闪购,在全国布局超3万个覆盖多品类的闪电仓,预计到2027年,该数字有望突破10万个。另据京东方面介绍,其旗下七鲜业务已完成与前置仓的融合,履约时效和服务体验将进一步优化。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商家为外卖员提供车辆临时停放点。新华社发(史俊摄)

  配送场景正从日常刚需延伸至更丰富的“微场景”。艾媒咨询分析指出,即时配送正在渗透至夜生活、朋友聚会、旅游途中、母婴照护、居家养老等情境中,满足消费者更加细分和个性化的购物需求。

  消费侧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以来,夜间面部护理和身体护理类产品外卖订单量分别增长51%和36%;在2025年“五一”期间,游泳用品订单环比增长330%,女鞋、彩妆、婴儿护理、球类用品等多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幅均超过100%。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当前即时零售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随着消费场景日趋多元、技术持续演进、市场持续向下渗透,行业需要从速度竞争转向综合服务能力的比拼,推动从量变走向质变。

  “平台之间应结合自身定位与资源条件,发展差异化竞争,即使同属即时零售,也应打造各自的特色与优势,更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李鸣涛指出。

  “即时零售并不是一个线上超市的升级版本,而是一个由技术驱动的全链路系统创新。”张毅表示,平台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打造出高效、自主的履约与供应链体系。

  他认为,这一体系不仅包括前置仓布局、库存管理、配送调度等履约环节,还涉及物联网追踪、骑手安全、上游供应商协同等多个技术要素。“只有在这些关键环节持续推动创新,平台才能构建起竞争壁垒。”张毅说。

  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路径上,多位专家呼吁,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物流效率与履约服务质量,同时通过个性化推荐和优质客户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同步完善相关标准与监管规则,确保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周六中午,北京市民王阿姨在家炖红烧肉,发现葱姜蒜用完了,她打开某即时零售App下单,不到20分钟,食材送到家门口,饭菜顺利上桌。“现在做饭方便多了,缺什么点一下就能送来。”她说。

  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背后,一场隐形的零售战早已打响——凌晨下单的退烧药、半小时送达的充电线,甚至深夜急购的游戏卡带,正在构建起一个体量庞大的即时零售市场。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外卖员在智能外卖柜前投放餐品。新华社发(史俊摄)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就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网上零售、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高效便捷,受到消费者欢迎。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继续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一场关于流量、履约与技术体系的零售升级战,正在悄然重塑消费格局。

 电商企业竞逐即时零售赛道

  所谓“即时零售”,是一种基于即时配送体系的消费模式,强调“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

  “五一”假期,“00后”消费者小刘与朋友前往上海旅游。刚下飞机,她发现忘带睡衣,便在平台上下单。约一个小时后,当她抵达酒店,外卖员已将商品送达前台,省去了奔波采购的麻烦。

  如今,外卖服务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餐饮,药品、日用品、服饰、数码产品等品类也实现了“即点即送”。从“送餐”走向“送万物”,即时零售正成为电商平台新的竞争焦点。

  2024年11月25日,在山东省高密市,配送员在雨中骑行。新华社发(李海涛摄)

  4月15日,京东宣布,“自营秒送”业务已在全国上线,接入门店数量超过10万家,平均配送时间快于30分钟。同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表示已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的零售商、品牌商与本地中小商家,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万物到家”服务。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依托饿了么的运力网络,全面加速布局即时零售市场。

  “平台之间在‘外卖’上的竞争只是表象,真正争夺的是背后更大的即时零售市场。”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即时零售作为未来趋势性的主流零售模式,不是对现有零售体系的补充,而是具备颠覆意义的变革力量。

  在张毅看来,即时零售正深刻改变商品从仓库到用户之间的流通路径,重塑供销、仓储、物流与终端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线下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在重新定义平台与商户之间的边界,正在改变传统的零售流通体系。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指出,即时零售这一模式的兴起,不仅可能替代部分线下到店消费和传统电商交易,更有望通过服务整合和模式创新,开拓新的消费增量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凭借平台的数字化优势,即时零售在便利民生、激发消费活力、赋能传统业态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零售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即时零售正被视为零售行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到店+到家”协同发展,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如“平台下单+就近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并鼓励探索“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路径。

 2024年3月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城西银泰城广场拍摄的“小哥驿站”。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随着供给模式的日益成熟,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现在工作忙,下班已是晚上八点,没空逛超市。像洗发水、牙膏这些日用品,缺什么我就在路上点个‘外卖’,特别方便。”白领林女士表示,相比电商大促期间囤货,即时零售价格差距不大,且更符合她的生活节奏。

  从消费者视角看,即时零售的核心优势在于便捷与高效,能够满足“即买即得”的需求。无论是做饭时临时缺调料,还是突发状况需要紧急药品,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平台快速完成下单和收货。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指出,超过50%的“95后”希望在购物当天即可收到商品,且愿意为更快的配送服务支付一定溢价,“速度”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对于商家而言,即时零售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也成为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超市开在小区门口,以前主要靠到店客流,现在线上订单已占日营业额的三分之一。”北京某社区超市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入驻平台后,相当于多开了一家“线上分店”,覆盖人群也更广。

  平台方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美团闪购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团闪购品牌的正式发布、在即时零售上的进一步布局是“顺势而为”。2024年以来,平台上日用快消品的下单用户数与下单频次增速均高于整体市场水平,3C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也呈现出下单人数、频次与客单价同步提升的态势。

  “当前,线上消费市场流量红利趋于饱和,即时零售成为平台寻找新增量的现实选择。”李鸣涛表示,尤其在整体消费增速放缓、电商引流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即时零售不仅为平台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有望成为推动零售体系重构的重要力量。

  除了速度,还拼什么?

  在即时零售的赛道上,“快”是最直观的竞争维度。但真正的“快”,不仅是压缩配送时长,更是全链条仓配体系的重塑。让商品离消费者更近一步,是实现“下单即达”的关键。

  为进一步提升履约响应速度,多家平台正在加速构建前置仓、“闪电仓”网络,并探索“门店即仓库”的混合履约模式,持续压缩“下单到收货”的时间窗口。

  据悉,目前本地实体商家联合美团闪购,在全国布局超3万个覆盖多品类的闪电仓,预计到2027年,该数字有望突破10万个。另据京东方面介绍,其旗下七鲜业务已完成与前置仓的融合,履约时效和服务体验将进一步优化。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商家为外卖员提供车辆临时停放点。新华社发(史俊摄)

  配送场景正从日常刚需延伸至更丰富的“微场景”。艾媒咨询分析指出,即时配送正在渗透至夜生活、朋友聚会、旅游途中、母婴照护、居家养老等情境中,满足消费者更加细分和个性化的购物需求。

  消费侧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以来,夜间面部护理和身体护理类产品外卖订单量分别增长51%和36%;在2025年“五一”期间,游泳用品订单环比增长330%,女鞋、彩妆、婴儿护理、球类用品等多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幅均超过100%。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当前即时零售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随着消费场景日趋多元、技术持续演进、市场持续向下渗透,行业需要从速度竞争转向综合服务能力的比拼,推动从量变走向质变。

  “平台之间应结合自身定位与资源条件,发展差异化竞争,即使同属即时零售,也应打造各自的特色与优势,更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李鸣涛指出。

  “即时零售并不是一个线上超市的升级版本,而是一个由技术驱动的全链路系统创新。”张毅表示,平台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打造出高效、自主的履约与供应链体系。

  他认为,这一体系不仅包括前置仓布局、库存管理、配送调度等履约环节,还涉及物联网追踪、骑手安全、上游供应商协同等多个技术要素。“只有在这些关键环节持续推动创新,平台才能构建起竞争壁垒。”张毅说。

  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路径上,多位专家呼吁,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物流效率与履约服务质量,同时通过个性化推荐和优质客户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同步完善相关标准与监管规则,确保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周六中午,北京市民王阿姨在家炖红烧肉,发现葱姜蒜用完了,她打开某即时零售App下单,不到20分钟,食材送到家门口,饭菜顺利上桌。“现在做饭方便多了,缺什么点一下就能送来。”她说。

  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背后,一场隐形的零售战早已打响——凌晨下单的退烧药、半小时送达的充电线,甚至深夜急购的游戏卡带,正在构建起一个体量庞大的即时零售市场。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外卖员在智能外卖柜前投放餐品。新华社发(史俊摄)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就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网上零售、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高效便捷,受到消费者欢迎。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继续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一场关于流量、履约与技术体系的零售升级战,正在悄然重塑消费格局。

 电商企业竞逐即时零售赛道

  所谓“即时零售”,是一种基于即时配送体系的消费模式,强调“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

  “五一”假期,“00后”消费者小刘与朋友前往上海旅游。刚下飞机,她发现忘带睡衣,便在平台上下单。约一个小时后,当她抵达酒店,外卖员已将商品送达前台,省去了奔波采购的麻烦。

  如今,外卖服务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餐饮,药品、日用品、服饰、数码产品等品类也实现了“即点即送”。从“送餐”走向“送万物”,即时零售正成为电商平台新的竞争焦点。

  2024年11月25日,在山东省高密市,配送员在雨中骑行。新华社发(李海涛摄)

  4月15日,京东宣布,“自营秒送”业务已在全国上线,接入门店数量超过10万家,平均配送时间快于30分钟。同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表示已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的零售商、品牌商与本地中小商家,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万物到家”服务。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依托饿了么的运力网络,全面加速布局即时零售市场。

  “平台之间在‘外卖’上的竞争只是表象,真正争夺的是背后更大的即时零售市场。”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即时零售作为未来趋势性的主流零售模式,不是对现有零售体系的补充,而是具备颠覆意义的变革力量。

  在张毅看来,即时零售正深刻改变商品从仓库到用户之间的流通路径,重塑供销、仓储、物流与终端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线下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在重新定义平台与商户之间的边界,正在改变传统的零售流通体系。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指出,即时零售这一模式的兴起,不仅可能替代部分线下到店消费和传统电商交易,更有望通过服务整合和模式创新,开拓新的消费增量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凭借平台的数字化优势,即时零售在便利民生、激发消费活力、赋能传统业态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零售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即时零售正被视为零售行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到店+到家”协同发展,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如“平台下单+就近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并鼓励探索“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路径。

 2024年3月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城西银泰城广场拍摄的“小哥驿站”。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随着供给模式的日益成熟,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现在工作忙,下班已是晚上八点,没空逛超市。像洗发水、牙膏这些日用品,缺什么我就在路上点个‘外卖’,特别方便。”白领林女士表示,相比电商大促期间囤货,即时零售价格差距不大,且更符合她的生活节奏。

  从消费者视角看,即时零售的核心优势在于便捷与高效,能够满足“即买即得”的需求。无论是做饭时临时缺调料,还是突发状况需要紧急药品,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平台快速完成下单和收货。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指出,超过50%的“95后”希望在购物当天即可收到商品,且愿意为更快的配送服务支付一定溢价,“速度”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对于商家而言,即时零售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也成为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超市开在小区门口,以前主要靠到店客流,现在线上订单已占日营业额的三分之一。”北京某社区超市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入驻平台后,相当于多开了一家“线上分店”,覆盖人群也更广。

  平台方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美团闪购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团闪购品牌的正式发布、在即时零售上的进一步布局是“顺势而为”。2024年以来,平台上日用快消品的下单用户数与下单频次增速均高于整体市场水平,3C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也呈现出下单人数、频次与客单价同步提升的态势。

  “当前,线上消费市场流量红利趋于饱和,即时零售成为平台寻找新增量的现实选择。”李鸣涛表示,尤其在整体消费增速放缓、电商引流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即时零售不仅为平台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有望成为推动零售体系重构的重要力量。

  除了速度,还拼什么?

  在即时零售的赛道上,“快”是最直观的竞争维度。但真正的“快”,不仅是压缩配送时长,更是全链条仓配体系的重塑。让商品离消费者更近一步,是实现“下单即达”的关键。

  为进一步提升履约响应速度,多家平台正在加速构建前置仓、“闪电仓”网络,并探索“门店即仓库”的混合履约模式,持续压缩“下单到收货”的时间窗口。

  据悉,目前本地实体商家联合美团闪购,在全国布局超3万个覆盖多品类的闪电仓,预计到2027年,该数字有望突破10万个。另据京东方面介绍,其旗下七鲜业务已完成与前置仓的融合,履约时效和服务体验将进一步优化。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商家为外卖员提供车辆临时停放点。新华社发(史俊摄)

  配送场景正从日常刚需延伸至更丰富的“微场景”。艾媒咨询分析指出,即时配送正在渗透至夜生活、朋友聚会、旅游途中、母婴照护、居家养老等情境中,满足消费者更加细分和个性化的购物需求。

  消费侧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以来,夜间面部护理和身体护理类产品外卖订单量分别增长51%和36%;在2025年“五一”期间,游泳用品订单环比增长330%,女鞋、彩妆、婴儿护理、球类用品等多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幅均超过100%。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当前即时零售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随着消费场景日趋多元、技术持续演进、市场持续向下渗透,行业需要从速度竞争转向综合服务能力的比拼,推动从量变走向质变。

  “平台之间应结合自身定位与资源条件,发展差异化竞争,即使同属即时零售,也应打造各自的特色与优势,更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李鸣涛指出。

  “即时零售并不是一个线上超市的升级版本,而是一个由技术驱动的全链路系统创新。”张毅表示,平台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打造出高效、自主的履约与供应链体系。

  他认为,这一体系不仅包括前置仓布局、库存管理、配送调度等履约环节,还涉及物联网追踪、骑手安全、上游供应商协同等多个技术要素。“只有在这些关键环节持续推动创新,平台才能构建起竞争壁垒。”张毅说。

  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路径上,多位专家呼吁,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物流效率与履约服务质量,同时通过个性化推荐和优质客户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同步完善相关标准与监管规则,确保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周六中午,北京市民王阿姨在家炖红烧肉,发现葱姜蒜用完了,她打开某即时零售App下单,不到20分钟,食材送到家门口,饭菜顺利上桌。“现在做饭方便多了,缺什么点一下就能送来。”她说。

  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背后,一场隐形的零售战早已打响——凌晨下单的退烧药、半小时送达的充电线,甚至深夜急购的游戏卡带,正在构建起一个体量庞大的即时零售市场。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外卖员在智能外卖柜前投放餐品。新华社发(史俊摄)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就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网上零售、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高效便捷,受到消费者欢迎。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继续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一场关于流量、履约与技术体系的零售升级战,正在悄然重塑消费格局。

 电商企业竞逐即时零售赛道

  所谓“即时零售”,是一种基于即时配送体系的消费模式,强调“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

  “五一”假期,“00后”消费者小刘与朋友前往上海旅游。刚下飞机,她发现忘带睡衣,便在平台上下单。约一个小时后,当她抵达酒店,外卖员已将商品送达前台,省去了奔波采购的麻烦。

  如今,外卖服务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餐饮,药品、日用品、服饰、数码产品等品类也实现了“即点即送”。从“送餐”走向“送万物”,即时零售正成为电商平台新的竞争焦点。

  2024年11月25日,在山东省高密市,配送员在雨中骑行。新华社发(李海涛摄)

  4月15日,京东宣布,“自营秒送”业务已在全国上线,接入门店数量超过10万家,平均配送时间快于30分钟。同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表示已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的零售商、品牌商与本地中小商家,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万物到家”服务。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依托饿了么的运力网络,全面加速布局即时零售市场。

  “平台之间在‘外卖’上的竞争只是表象,真正争夺的是背后更大的即时零售市场。”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即时零售作为未来趋势性的主流零售模式,不是对现有零售体系的补充,而是具备颠覆意义的变革力量。

  在张毅看来,即时零售正深刻改变商品从仓库到用户之间的流通路径,重塑供销、仓储、物流与终端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线下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在重新定义平台与商户之间的边界,正在改变传统的零售流通体系。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指出,即时零售这一模式的兴起,不仅可能替代部分线下到店消费和传统电商交易,更有望通过服务整合和模式创新,开拓新的消费增量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凭借平台的数字化优势,即时零售在便利民生、激发消费活力、赋能传统业态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零售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即时零售正被视为零售行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到店+到家”协同发展,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如“平台下单+就近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并鼓励探索“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路径。

 2024年3月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城西银泰城广场拍摄的“小哥驿站”。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随着供给模式的日益成熟,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现在工作忙,下班已是晚上八点,没空逛超市。像洗发水、牙膏这些日用品,缺什么我就在路上点个‘外卖’,特别方便。”白领林女士表示,相比电商大促期间囤货,即时零售价格差距不大,且更符合她的生活节奏。

  从消费者视角看,即时零售的核心优势在于便捷与高效,能够满足“即买即得”的需求。无论是做饭时临时缺调料,还是突发状况需要紧急药品,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平台快速完成下单和收货。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指出,超过50%的“95后”希望在购物当天即可收到商品,且愿意为更快的配送服务支付一定溢价,“速度”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对于商家而言,即时零售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也成为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超市开在小区门口,以前主要靠到店客流,现在线上订单已占日营业额的三分之一。”北京某社区超市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入驻平台后,相当于多开了一家“线上分店”,覆盖人群也更广。

  平台方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美团闪购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团闪购品牌的正式发布、在即时零售上的进一步布局是“顺势而为”。2024年以来,平台上日用快消品的下单用户数与下单频次增速均高于整体市场水平,3C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也呈现出下单人数、频次与客单价同步提升的态势。

  “当前,线上消费市场流量红利趋于饱和,即时零售成为平台寻找新增量的现实选择。”李鸣涛表示,尤其在整体消费增速放缓、电商引流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即时零售不仅为平台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有望成为推动零售体系重构的重要力量。

  除了速度,还拼什么?

  在即时零售的赛道上,“快”是最直观的竞争维度。但真正的“快”,不仅是压缩配送时长,更是全链条仓配体系的重塑。让商品离消费者更近一步,是实现“下单即达”的关键。

  为进一步提升履约响应速度,多家平台正在加速构建前置仓、“闪电仓”网络,并探索“门店即仓库”的混合履约模式,持续压缩“下单到收货”的时间窗口。

  据悉,目前本地实体商家联合美团闪购,在全国布局超3万个覆盖多品类的闪电仓,预计到2027年,该数字有望突破10万个。另据京东方面介绍,其旗下七鲜业务已完成与前置仓的融合,履约时效和服务体验将进一步优化。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商家为外卖员提供车辆临时停放点。新华社发(史俊摄)

  配送场景正从日常刚需延伸至更丰富的“微场景”。艾媒咨询分析指出,即时配送正在渗透至夜生活、朋友聚会、旅游途中、母婴照护、居家养老等情境中,满足消费者更加细分和个性化的购物需求。

  消费侧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以来,夜间面部护理和身体护理类产品外卖订单量分别增长51%和36%;在2025年“五一”期间,游泳用品订单环比增长330%,女鞋、彩妆、婴儿护理、球类用品等多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幅均超过100%。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当前即时零售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随着消费场景日趋多元、技术持续演进、市场持续向下渗透,行业需要从速度竞争转向综合服务能力的比拼,推动从量变走向质变。

  “平台之间应结合自身定位与资源条件,发展差异化竞争,即使同属即时零售,也应打造各自的特色与优势,更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李鸣涛指出。

  “即时零售并不是一个线上超市的升级版本,而是一个由技术驱动的全链路系统创新。”张毅表示,平台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打造出高效、自主的履约与供应链体系。

  他认为,这一体系不仅包括前置仓布局、库存管理、配送调度等履约环节,还涉及物联网追踪、骑手安全、上游供应商协同等多个技术要素。“只有在这些关键环节持续推动创新,平台才能构建起竞争壁垒。”张毅说。

  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路径上,多位专家呼吁,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物流效率与履约服务质量,同时通过个性化推荐和优质客户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同步完善相关标准与监管规则,确保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周六中午,北京市民王阿姨在家炖红烧肉,发现葱姜蒜用完了,她打开某即时零售App下单,不到20分钟,食材送到家门口,饭菜顺利上桌。“现在做饭方便多了,缺什么点一下就能送来。”她说。

  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背后,一场隐形的零售战早已打响——凌晨下单的退烧药、半小时送达的充电线,甚至深夜急购的游戏卡带,正在构建起一个体量庞大的即时零售市场。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外卖员在智能外卖柜前投放餐品。新华社发(史俊摄)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就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网上零售、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高效便捷,受到消费者欢迎。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继续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一场关于流量、履约与技术体系的零售升级战,正在悄然重塑消费格局。

 电商企业竞逐即时零售赛道

  所谓“即时零售”,是一种基于即时配送体系的消费模式,强调“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

  “五一”假期,“00后”消费者小刘与朋友前往上海旅游。刚下飞机,她发现忘带睡衣,便在平台上下单。约一个小时后,当她抵达酒店,外卖员已将商品送达前台,省去了奔波采购的麻烦。

  如今,外卖服务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餐饮,药品、日用品、服饰、数码产品等品类也实现了“即点即送”。从“送餐”走向“送万物”,即时零售正成为电商平台新的竞争焦点。

  2024年11月25日,在山东省高密市,配送员在雨中骑行。新华社发(李海涛摄)

  4月15日,京东宣布,“自营秒送”业务已在全国上线,接入门店数量超过10万家,平均配送时间快于30分钟。同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表示已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的零售商、品牌商与本地中小商家,为消费者提供“30分钟万物到家”服务。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依托饿了么的运力网络,全面加速布局即时零售市场。

  “平台之间在‘外卖’上的竞争只是表象,真正争夺的是背后更大的即时零售市场。”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即时零售作为未来趋势性的主流零售模式,不是对现有零售体系的补充,而是具备颠覆意义的变革力量。

  在张毅看来,即时零售正深刻改变商品从仓库到用户之间的流通路径,重塑供销、仓储、物流与终端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线下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在重新定义平台与商户之间的边界,正在改变传统的零售流通体系。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指出,即时零售这一模式的兴起,不仅可能替代部分线下到店消费和传统电商交易,更有望通过服务整合和模式创新,开拓新的消费增量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凭借平台的数字化优势,即时零售在便利民生、激发消费活力、赋能传统业态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零售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即时零售正被视为零售行业的“下一条增长曲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到店+到家”协同发展,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如“平台下单+就近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并鼓励探索“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路径。

 2024年3月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城西银泰城广场拍摄的“小哥驿站”。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随着供给模式的日益成熟,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现在工作忙,下班已是晚上八点,没空逛超市。像洗发水、牙膏这些日用品,缺什么我就在路上点个‘外卖’,特别方便。”白领林女士表示,相比电商大促期间囤货,即时零售价格差距不大,且更符合她的生活节奏。

  从消费者视角看,即时零售的核心优势在于便捷与高效,能够满足“即买即得”的需求。无论是做饭时临时缺调料,还是突发状况需要紧急药品,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平台快速完成下单和收货。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指出,超过50%的“95后”希望在购物当天即可收到商品,且愿意为更快的配送服务支付一定溢价,“速度”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对于商家而言,即时零售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也成为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超市开在小区门口,以前主要靠到店客流,现在线上订单已占日营业额的三分之一。”北京某社区超市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入驻平台后,相当于多开了一家“线上分店”,覆盖人群也更广。

  平台方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美团闪购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团闪购品牌的正式发布、在即时零售上的进一步布局是“顺势而为”。2024年以来,平台上日用快消品的下单用户数与下单频次增速均高于整体市场水平,3C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也呈现出下单人数、频次与客单价同步提升的态势。

  “当前,线上消费市场流量红利趋于饱和,即时零售成为平台寻找新增量的现实选择。”李鸣涛表示,尤其在整体消费增速放缓、电商引流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即时零售不仅为平台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有望成为推动零售体系重构的重要力量。

  除了速度,还拼什么?

  在即时零售的赛道上,“快”是最直观的竞争维度。但真正的“快”,不仅是压缩配送时长,更是全链条仓配体系的重塑。让商品离消费者更近一步,是实现“下单即达”的关键。

  为进一步提升履约响应速度,多家平台正在加速构建前置仓、“闪电仓”网络,并探索“门店即仓库”的混合履约模式,持续压缩“下单到收货”的时间窗口。

  据悉,目前本地实体商家联合美团闪购,在全国布局超3万个覆盖多品类的闪电仓,预计到2027年,该数字有望突破10万个。另据京东方面介绍,其旗下七鲜业务已完成与前置仓的融合,履约时效和服务体验将进一步优化。

 2025年4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商家为外卖员提供车辆临时停放点。新华社发(史俊摄)

  配送场景正从日常刚需延伸至更丰富的“微场景”。艾媒咨询分析指出,即时配送正在渗透至夜生活、朋友聚会、旅游途中、母婴照护、居家养老等情境中,满足消费者更加细分和个性化的购物需求。

  消费侧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以来,夜间面部护理和身体护理类产品外卖订单量分别增长51%和36%;在2025年“五一”期间,游泳用品订单环比增长330%,女鞋、彩妆、婴儿护理、球类用品等多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幅均超过100%。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当前即时零售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随着消费场景日趋多元、技术持续演进、市场持续向下渗透,行业需要从速度竞争转向综合服务能力的比拼,推动从量变走向质变。

  “平台之间应结合自身定位与资源条件,发展差异化竞争,即使同属即时零售,也应打造各自的特色与优势,更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李鸣涛指出。

  “即时零售并不是一个线上超市的升级版本,而是一个由技术驱动的全链路系统创新。”张毅表示,平台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打造出高效、自主的履约与供应链体系。

  他认为,这一体系不仅包括前置仓布局、库存管理、配送调度等履约环节,还涉及物联网追踪、骑手安全、上游供应商协同等多个技术要素。“只有在这些关键环节持续推动创新,平台才能构建起竞争壁垒。”张毅说。

  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路径上,多位专家呼吁,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物流效率与履约服务质量,同时通过个性化推荐和优质客户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同步完善相关标准与监管规则,确保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外交部:将本着科学原则研究日方关于恢复水产品输华请求
外交部:坚决反对美国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
测试视频
综合看点 查看更多>>
毛中关系牢固且强有力——访毛里塔尼亚总统加兹瓦尼
遭历史性惨败 石破茂面临严峻执政危机
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委员会主席将访华并举行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金砖国家媒体智库携手发声 共绘“大金砖合作”与全球南方新图景
美国为何突然威胁对俄征收100%关税?
纵横天下 查看更多>>
40多年来美国第三次“退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表遗憾”
商务部:坚决反对欧盟第18轮对俄制裁列单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
以叙达成停火协议的背后
俄外交部发言人:俄愿与乌克兰进行第三轮谈判
联合国机构:800多名加沙人在获取食物过程中遇难
孟加拉国空军一教练机坠毁 至少19人死亡
中国杂技在俄罗斯摘金夺铜
内塔尼亚胡的大麻烦来了
2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10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
韩国特检组正式调查尹锡悦外患罪嫌疑
美国会预算办公室:“大而美”法案或致美国赤字十年内增加3.4万亿美元
美商务部长:谈判不影响8月1日起加征关税
走进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
特朗普被确诊患静脉疾病
王毅: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举办
12345工单不能“一转了之”
水利部部署实施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
“朋友圈”越来越大 亚投行有哪些“成功密码”?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揭开“月之暗面”神秘面纱
世界围棋公开赛:16强中国棋手占14席
新疆独库公路正值旅游旺季
中美“乒乓外交”54周年纪念活动在拉斯维加斯举行
王毅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冰城”盛夏遇冰雪
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上半年突破1500万人次
香港中学生将赴内地参加“少年太空人体验营”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港推介
台湾启动儿童戏曲巡演 促进传统艺术传承
香港业界探讨发挥供应链服务优势拓展国际市场
陈茂波:继续推动香港与亚洲区内不同经济体多层次互动
未来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70城房价数据发布北京新房二手房价格环比双降 6月各线城市房价降幅收窄
北京零售地产市场迎季度供应高峰 垂类品牌成消费热点
嫩水古城韵悠长——解码“鹤城”齐齐哈尔的文化自信样本
宠物也能坐高铁 哈尔滨铁路推出“宠物托运”服务
公安部印发实施《关于依法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美最高法院为特朗普拆解教育部开绿灯
2024年吉林法院依法惩处毒品犯罪分子478人
美国律师协会起诉特朗普政府
必须给“天价”突击班“踩刹车”
宁夏银川:“农光互补”助力绿色发展
一产“焕新”:黑土地上 田间满满硬科技
山东枣庄:甜蜜水果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岂能“数据交差”
今年中国农业生产将保持向好态势
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是何关系
你不知道的真相
中国古代十大“情书”
榜下捉婿的由来
“一日三餐”的来历
前沿科技 查看更多>>
第七批新职业聚焦三个“新”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
国家航天局:加强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
技术突破资本加码 人形机器人商用加速
“中国天眼”看清极高速星际云内结构细节
健康生活 查看更多>>
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
超级充电桩真能缓解“充电焦虑”吗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诊疗资源扩容 AI儿科医生上岗记
以电商平台创新突破与战略转型带动消费升维
脑机接口,从“解码语言”到更多可能
实用技术 查看更多>>
科创板,助资源向“硬科技”集聚
“中国标准”护航全球自动驾驶安全部署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时速400公里,中国高铁驶入“无人区”
“链”上谋新 链博会彰显创新底色
科普博览 查看更多>>
全球首个光伏直流领域国际标准发布
新研究:用大量智能手机可以构建地震监测网络
AI智能体应用从技术探索迈向场景深耕
国内首个低空飞行器风洞启用
17点后不吃东西或利于减脂
“火把原乡”四川省布拖县欢庆彝族火把节
吉尔吉斯斯坦举办国际音乐艺术节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达布阿谐”舞动萨普雪山
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呼和浩特举办
“三元及第——家国之梦与华夏文明传承展”在成都开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金衍: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 强化行业特色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北京市2025年高招本科普通批录取志愿征集工作开启
全国劳模+奥运冠军→人大新生!
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3年显成效 今年下半年将发布认证标准
教育部开展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
中国女子三人篮球联赛总决赛开赛
2025年比利·简·金杯总决赛郑钦文领衔中国队出战
中国女篮着眼未来 澳大利亚实现突破
女垒亚洲杯:中国队逆转菲律宾队揽七连胜
中国女子水球队不敌荷兰队 交叉赛将战意大利队
中欧旅游“你来我往”深度互动
“旧厂房”变身“新地标” | 乐陵拾光沉浸式街区正式亮相
暑期游花样升级,“燃”动文旅消费市场
工厂游火热折射中国制造之变
暑期文旅消费市场火热 个性化毕业旅行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