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全球時事|洞察國際風雲
2025-03-18 17:24 星期二

军营观察丨爆破兵:在轰鸣中完成蜕变

时间:2025-06-01 10:19 来源:快讯社

    走近战场“破壁者”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刘  凡

    到中部战区陆军某旅某爆破连采访时,恰逢该连组织实爆训练。训练前,笔者跟随三级军士长穆恒贵对场地中的铁丝网进行巡检、加固。

    在巡检过程中,穆恒贵时不时从工具袋里掏出一些草籽撒在抵近铁丝网的路上。这些草籽有些像苍耳,周身带刺,但略大一些。

    “这些撒草籽的地方,都是需要匍匐前进的地方。”穆恒贵解释道。

    笔者趴下身子,在撒有草籽的区域匍匐,隔着作训服接触到草籽的感觉就像走路时鞋里进了沙子,有些刺痛,不至于受伤,却能对执行前线破障任务的爆破兵造成一定的干扰。

    “干扰越多,越能检验本领扎不扎实。”穆恒贵随即讲起自己的一段经历。

    多年前的一次战术训练,穆恒贵所在的爆破小组执行爆破任务。在草丛中匍匐时,穆恒贵为了躲避这种草籽,双肘撑地往一侧挪了挪,不经意间将捧在手中的炸弹往怀里搂了一下。这一幕,恰好被跟在他身后的班长看了个真切。

    “有敌情时,拉火管是提前装好的,你为了躲草籽把炸弹往怀里搂,身上这么多装具,挂到拉火管的引线怎么办?!”训练结束,班长严厉批评了穆恒贵。

    该连的专业训练场,大都是平坦的黄土地,并不能对匍匐造成太多阻碍,有的地方,软塌塌的浮土甚至像一层软垫。虽然砂石不多,但这种长有带刺草籽的植物却有不少,官兵们便将草籽收集起来,训练时撒在匍匐的必经之路上,为自己制造些“阻碍”。

    之所以如此加压,是因为爆破兵面对的任务非同寻常,他们总想着如何“刁难”自己,如何让对手捉摸不透。

    二级上士郭江伟,为探索新领域遂行任务方法,主动请缨从零开始学习潜水;排长高迎仍,将对抗思路融入专业训练,常态化组织对抗,改进战术战法……

    采访中,笔者发现,穆恒贵很喜欢用一个词——“披着”。

    “披着夜色。”

    “披着震天的声响。”

    ……

    “这应该是独属于爆破兵的一个习惯,有的老兵说话时,常常冒出‘披着’这个词。”穆恒贵解释道,“要说缘由,是因为在战场上,身处接敌一线的爆破兵往往要冲向敌人防守最坚固的位置,双方火力都非常猛,子弹像毯子一样,覆盖在头顶,就像‘披’在身上一样。”

    训练结束,笔者再次走上爆破兵的训练场,入目处,巨石破碎、硝烟弥漫、碉堡崩塌、炸坑遍地。那一刻,勇气忽然变得具象,笔者明白了什么是爆破兵——一群击穿敌人铜墙铁壁的“破壁者”,用轰鸣与震荡为战友开路的先锋,用炸药与方程式为胜利批注的勇士。

    正如该连营房墙壁上,那红底金字的《爆破手之歌》中唱的那样:“我们是英雄的爆破手,战斗在最前线。冒着那枪林弹雨,把进攻的通路开辟,为战友胜利的前进,我愿把青春贡献……”

    中部战区陆军某旅某爆破连开展布设爆炸装置训练。郭辉 摄

    爆破兵:在轰鸣中完成蜕变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刘  凡

    哪有天生的勇敢,只有锻炼出的无畏

    前方,雷场、碉堡虎视眈眈;身后,战友、战车严阵以待。

    身处接敌一线的爆破兵最需要什么,中部战区陆军某旅某爆破连下士林鹏年回答了一个词:勇敢。

    在这里,下连1年左右,每一名爆破兵都会经历自己第一次模拟实战。那一年,林鹏年也走上演训场,第一次在“炮火”中向“敌”碉堡发起冲锋——

    “能不能顺利到达任务点?能不能配合好战友?”跃进前,在土坎后隐蔽的林鹏年有些紧张,默念着携炸药战术运动的要领和行动预案中的炸药布设原则。

    “大家跟我沿着地上的炸坑,蛇形前进,快速跃进!”在三级军士长穆恒贵的指令声中,林鹏年所在的小组冲出土坎、向“敌”碉堡奔去。

    演训场顿时炸声四起,尘土飞扬。

    “嘭!”出发不过10秒,一个炸点在距林鹏年5米左右的位置炸响,强烈的震感瞬间清空了他的大脑。

    “不能停,绝对不能停!”压住心中的错愕与慌乱,林鹏年继续跃进,观察战友的位置,把控好和战友间的距离,最终与战友同步完成起爆,顺利完成任务。

    战场爆破,并非只是布设炸弹这么简单,潜水、攀岩……他们恨不得能够上天入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因为战场环境复杂,对爆破兵而言,多一项本领,就可能多一条破敌之路。

    1935年,红4团受命夺取腊子口,面对天险和国民党军队的严密防守,苗族小战士“云贵川”带上战友们用绑腿布带连结起来的长绳,用一根带铁钩的竹竿,勾住峭壁的缝隙,一步步攀上绝壁。随后,他又让战友们顺着长绳一个个攀了上去。入夜后,我军如神兵天降,自上而下向没有顶盖的敌军碉堡扔下手榴弹……

    对如今的爆破兵来说,攀岩是必训课目。然而,对于面对400米障碍中2米深坑都有些发怵的战士孙宇涵来说,这是一座大山。

    两年前,孙宇涵应征入伍,成为二级上士郑海清班里的一名新兵。他工作认真,训练也十分刻苦,郑海清对他的表现很是满意。唯有一点让郑海清着实头疼——孙宇涵恐高。

    训练时,面对攀岩训练的墙壁,孙宇涵说什么也不上去。看着班长着急又无奈的表情,孙宇涵更加紧张了。

    一个周末,郑海清在心理行为训练场看见孙宇涵站在一个高台前,慢慢扶着梯子爬上去,紧握扶手站一会儿,又慢慢顺梯爬下来,一直反复。那一刻,郑海清下定决心:“一定要帮他克服恐惧。”

    自那之后,郑海清丢掉了催促与急躁,开始陪着孙宇涵上高台、下深坑……借助辅助设施帮助他克服恐惧心理,直至他能独立站在岩壁面前。

    现如今,孙宇涵已经能在攀岩墙上自如上下。

    哪有天生的勇敢,只有锻炼出的无畏。成长路上,爆破兵在一声声轰鸣中完成蜕变,成为一名战胜恐惧的勇士。

    往勇气中注入“智慧的火药”,会催生更强大的爆破当量

    “真正的勇者须以智谋傍身。”穆恒贵悟出这个道理,要从一次破障行动说起。

    2022年,该连参加上级组织的演训,穆恒贵带领一个破障小组执行破障任务。

    破障小组顺利突破“敌军”布设的反坦克壕和地雷场后,在由碉堡和壕沟构成的最后一道障碍前,遭遇了密集的炮火打击,他们不得不停下前进的步伐。

    “班长,炮火太密集,我跑得快,让我上吧”“班长,我去吧,我有经验”……面对战士们争先恐后的请战,穆恒贵却很冷静:“不怕牺牲是勇敢,但无谓的牺牲没有什么意义!”

    根据爆炸频次,穆恒贵现场推算出“敌”炮火打击规律,并利用短暂的炮火间隙,观察并记录了地面已引爆的模拟炸点位置。借助这些点位,穆恒贵规划出了一条通向第三道障碍的路径。

    “一路纵队,跟我来!”迅速抵近的爆破小组让防守方措手不及。

    “准备完毕,起爆——”穆恒贵一声令下,霎时间,障碍一线如大坝决堤般被炸得粉碎。

    “一个小组打出了乘风破浪的气势!”演训结束后,指挥员赞叹道。

    往勇气中注入“智慧的火药”,会催生更强大的爆破当量。

    2023年的一次训练,郑海清和二级上士廖志文受命破坏“敌军”的一处防御阵地。抵达任务地域,他们发现防御阵地在一处陡坡之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陡坡上植被稀疏,仅有几处土包可作为掩体。显然,这是一块“硬骨头”。

    郑海清和廖志文权衡再三,决定各带一个小组从两翼对“敌”阵地发起攻击。可连续几番试探未果,还引起了“敌人”的警觉,一时间,破障行动陷入僵局。

    郑海清和廖志文对整个任务地域地形展开侦察,寻找可以渗透的缝隙。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陡坡一侧发现了一处阵地观察死角。虽然受限于地形,不能在此实施爆破,但可以由此而上,抵近后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再由正面实施爆破。郑海清主动揽下佯攻任务,带领一个小组从观察死角抵近“敌军”。果然,“敌军”发现郑海清小组时瞬间乱了阵脚,误将该小组当作进攻主力,调转火力予以反击。廖志文抓住机会,带领破障小组冲到“敌”阵前,成功实施爆破。

    从战术到谋略,这群“令敌破防”的爆破兵,也在苦苦追寻思维的“爆点”——

    近年来,多型无人装备陆续列装,作为技师的穆恒贵带着几名无人装备操作骨干,探索通过有人无人协同改进战术战法。

    传统爆破行动中,都是由人将爆炸装置运送到指定位置,再进行引爆破障。二级上士杨小鹏开始思考如何用无人装备替代人力进行爆炸装置的转移。

    一次实爆训练中,杨小鹏提出,夹取型排爆机器人虽然是针对排爆设计的,但本质上就是一个夹持爆炸物进行位移的工具,可以反向运用夹取型排爆机器人,把爆炸装置运送至任务点位进行设爆。经过试验验证,在合理地形中,此法可行,利用无人装备设爆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员伤亡风险,还提高了战场条件下运送炸药的速度与成功率。

    爆破行动中,有时需要跨昼夜执行任务,夜间警戒非常消耗精力和体力,爆破行动的编组人数本就较少,经过一整晚的警戒,势必影响第二天的行动。

    为了缓解夜间警戒压力,一级上士汤清洲利用少量简易材料,自制了一种可快速设置的低药量警示装置。虽然没有什么杀伤力,但可以发出巨大的声响并升腾起黑烟,布设在宿营地周边,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警示效果。

    一次对抗训练,一股蓝军本想趁着夜色对该连进行袭扰,却误触了汤清洲设置在宿营区外围的警示装置,巨大的声响震慑住了蓝军。

    那一回,蓝军指挥所里流传起了一句话:“爆破兵的宿营地太危险了,到处都是炸药!”

    有勇者不可挡,怀智者无难事。奋战路上,爆破兵用勇与谋交织出独属于他们的青春答卷。

    角色的不断切换,让他们对攻与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咕噜,咕噜……野外湖泊,一座废弃大桥下,二级上士郭江伟扶着桥墩下潜,感受着逐渐增大的水压和降低的水温,缓慢调整身体姿态,找寻布设模拟爆炸装置的最佳位置。

    令他没想到的是,他预想的最佳安放区域已被预先布置了不少悬浮的障碍物,经过几番处理也没能清理出一个合适的点位,氧气耗尽,郭江伟铩羽而归。

    “今天的障碍设置得真好,防得密不透风!”刚上岸,潜水服也没脱,郭江伟就把刚才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布设方式记录下来。

    在该连,大家伙会轮流分享自己近期的爆破经验。此次训练前,担任防御方的二级上士亢延鹏根据郭江伟分享过的水下目标爆破经验,反向钻研防御手段,利用废旧的铁丝网、泡沫等材料,将可能设置水下炸药的位置给遮了起来。水下处理障碍远不如地面方便,在没有称手工具的情况下,几根长条状铁丝网缠绕着杂物,便会给进攻造成很大阻碍。自此之后,爆破小组进行水下爆破时,都会带把大剪刀。

    善于破障,也要善于制造障碍。该连经常根据官兵专业、能力、经验等条件,将大家分成对抗训练小组,常态化互设难题,提高爆破能力的同时,防爆破能力也不断迭代。最熟悉爆炸物的他们,并不是只知道如何“搞破坏”,到了战场上,他们既可以是撕裂敌方堡垒的勇士,也可以是巩固己方防御的卫士。

    训练中,防御方通过改造现地环境、重设防御工事结构等方式阻止进攻方设置爆炸装置;进攻方则通过改进装置结构、创新手段布设、革新战术战法等想方设法克服阻碍,实施爆破。

    汤清洲说,角色的不断切换,让他们对攻与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近些年,大家逐渐喜欢上了这种训练中的彼此“刁难”。

    一次对抗训练,担任防守方的二级上士郭辉在己方防御设施的墙面上喷了一层薄薄的食用油,使得对手的爆炸装置无法粘贴固定。针对新的防御措施,他们的解决方法也很直接——在随行装具里多装了一包湿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油都容易清洁干净。官兵们陆续尝试了机油、润滑油等不同油料,发现靠湿巾擦拭这种简单清洁效果并不好,又不可能每次任务都随身携带专业的清洁工具。一次训练中,郭辉偶然看见,塑料袋会粘在有油的表面。郭辉由此联想到了会随身携带的水袋:“我们用的水袋表面就是塑料的,将水倒掉,就是个比较厚的塑料袋。”经过试验,将空水袋按在覆有油脂的防御工事表面,再沿着缝隙滴上几滴水,空水袋便牢牢吸附在了工事上,再将炸弹粘贴在空水袋上,便实现了固定。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真正的博弈早在上战场之前便已展开。

    “敌人也在快速进步!”在他们心中有一种“本领恐慌”,因此总想着进步得再快些、发现的漏洞再多些。

    在该连爆破专业研修室里,挂着一张爆破药量参考表,这是众多技术骨干根据历年训练经验总结的。执行任务时,根据先期侦察的情报,他们可以参考这张表确定携带量,在保证备有足够余量的情况下减少负重。

    说起这张表的来历,一级上士李琨讲起一段经历:那年,他带队对特定目标实施精准爆破,没有经验可供参考,只能凭感觉确定装药量。第一次爆破用量过少,门没有炸开,第二次用量又太多,将整面墙炸塌了。

    “在之前的爆破训练中,坦克壕的宽度、门窗的材料、墙壁的厚度等,都相对固定,导致这次遇到新材料摸不准炸药用量。”李琨说。

    痛定思痛,从那次训练开始,该连将对不同材质、不同结构目标成功爆破的炸药用量记录下来,总结出参考值区间,形成了这张爆破药量参考表。目前,这张表仍在不断更新。与此同时,汤清洲还根据对抗训练中遭遇的实际困难,钻研不同类型建筑、障碍物的爆破规律,制作出对应的辅助装置和简易爆炸装置……

    这便是爆破兵,他们有着两种气质——既有阵前冲锋时英勇无畏的豁达豪迈,又有设计防御时周全谨慎的沉稳老练。


外交部:将本着科学原则研究日方关于恢复水产品输华请求
外交部:坚决反对美国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
测试视频
综合看点 查看更多>>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釜山举行会晤
古巴纪念革命英雄卡米洛·西恩富戈斯遇难66周年
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重庆开幕
科特迪瓦总统选举初步计票结果显示瓦塔拉胜选
李成钢:中美就稳妥解决多项重要经贸议题形成初步共识
纵横天下 查看更多>>
巴基斯坦军方消息人士称同意恢复与阿富汗会谈
愿推动韩中互惠合作 打造两国民众切身可感的成果——访韩国总统李在明
日本民众连日抗议日美首脑会谈
中方敦促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中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经贸磋商
俄外交部发言人:西方仍是虚假信息主要制造者
美政府“停摆”或致高达140亿美元经济损失
“停摆”之下 美国联邦食品救济将暂停
中朝共同举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活动
墨西哥:采收万寿菊 迎接亡灵节
以军再次空袭加沙 两日来致死上百人
荷兰议会众议院选举投票开始
俄外长:北约违背承诺 扩张“一刻也未停止”
喀麦隆现任总统比亚赢得连任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习近平主席韩国之行首日聚焦
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确定
王毅出席蓝厅论坛就落实全球治理倡议发表讲话
李强赴吉隆坡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
中加关系研讨会在加拿大渥太华举办
中国速度,重新定义“距离”
习近平主席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中国以开放胸怀迎接中外文明交流热潮
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和中管高校干部职工以实干笃行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增强必胜信心 赢得战略主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目标
香港特区第八届立法会选举有序展开 再次彰显新选制优势
十五运会澳门赛区火炬传递路线公布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组织联合巡逻
大格局·大机遇·大舞台——台胞台企积极展望“十五五”
两岸学者:两岸交流出现新态势,统一进程不可逆转
山东博兴:积极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开拓智慧农业广阔空间
我国牵头制定的气候环境试验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下达
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法院先行调解案件数量增长明显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维护网络清朗
首度“亮剑”!《广告法》精准打击AI伪造名人带货案
“一秒生成制服照”? AI岂能如此换装
人民法院40余年累计受理涉外海事案件8.8万件
26国代表齐聚山东潍坊 共话薯业高质量发展与全球粮食安全
陕西白水:苹果试验站铺就“致富路”
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小麦抗湿晚播培训月活动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探访中国农大肇东实验站
华容县人民医院做了这几件事,留住县域内70%以上胃肠肿瘤患者
仅30万人口的巨鹿,县医院如何跻身全省县域肿瘤防治标杆的?
顶级专家齐聚北京!第十届国家癌症中心结直肠癌学术会议-县域培训专题会议成功举办
县域肿瘤防治中心专家赋能,守护 “安且吉兮” 之地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介绍6项重点部署工作
前沿科技 查看更多>>
什么样的科学家能上太空
全球指标领先的全离子加速器装置调试成功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人造太阳”关键核心材料制备
硬气的种子,智慧的农具!杨凌农高会照见农业未来
算力赛道升温 上市公司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健康生活 查看更多>>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坐上无人驾驶eVTOL是啥感觉?
新“职”所向丨机器人的“教练员”
数字时代别落下银发一族
“二次号码”与“数字遗产”之困
智算中心规模跃阶式发展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实用技术 查看更多>>
2025马德里科技展开幕 聚焦数字未来
养老机器人如何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程鹏谈智能电动汽车“科技平权”
智能化成为机械行业升级新引擎
无人机“智慧巡检”打造低空经济新样本
科普博览 查看更多>>
前三季度我国软件业务 收入同比增长13%
中国科技馆推出系列老年科普活动
第八届进博会将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
“奋斗者”号回到三亚 载人深潜“双雄”在北极实现水下联合作业
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科学数据体系
镜头连中外 | 文心致远,延续中韩古城千年情缘
中国邮政发布《丙午年》特种邮票图稿
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竹简在湖北展出
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妆造大赛收官
2025年“遇见中国”文化节在瑞士伯尔尼举行
2026年初中学考报名时间确定
教育部公布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
10年,这支大学志愿团队帮乡里娃发现美
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筹)加紧建设
教育部发布10条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巴林亚青会:中国队游泳赛场收获4金
香港网球公开赛 | 张帅晋级女单次轮
公投获多数居民支持 慕尼黑距离再度举办夏奥会还有多远?
障碍跑世锦赛100米项目再现“兄弟对决”
拜仁喜迎12连胜 利物浦止住颓势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宁夏隆德:六盘山红色文旅提质升级促发展
华服“舞动”中原 激活文旅融合新动力
同程旅行与成都天府机场联合举办“与天府·遇世界”全球航旅嘉年华活动
福建首条第五航权客运航线开通
广东金林陨石坑为万年来世界最大规模小天体撞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