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全球時事|洞察國際風雲
2025-03-18 17:24 星期二

这些援华抗战的国际友人,中国人民永远铭记!

时间:2025-08-29 15:26 来源:快讯社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一群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国际友人跨越山海,来到战火纷飞的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他们与中国人民一道写就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壮丽篇章。

库里申科

苏联飞行大队长

  左图是格里戈利·库里申科;右图是重庆万州库里申科烈士墓园。

  1939年10月14日,库里申科率援华航空志愿队轰炸机大队突袭日军汉口机场,重创日军,在返航途中遭敌方拦截,库里申科胸部和左肩中弹负伤,所驾轰炸机一侧发动机被击中。为保护战机和地面民众,库里申科毅然放弃跳伞,选择在四川万县陈家坝地区长江江面迫降。两名战友游上了岸,负伤的库里申科却被江水卷走,年仅36岁,壮烈牺牲。

  中俄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了深厚友谊,奠定了中俄关系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坚实基础。

 

飞虎队与陈纳德

美国志愿航空队和飞行教官

  左图是陈纳德在二战期间的资料照片;右图是“飞虎队”飞行员在芷江机场准备战斗。

  1941年,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组织招募美国飞行员和机械师组成志愿航空队来华助战。

  他们以“飞虎”为标志,在中国西南和缅甸上空英勇作战,有效打击了日军的空中力量,保护了“驼峰航线”的运输安全。

  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累计击毁日军飞机2900余架、舰船44艘,歼灭日军6.6万余人;2000多名美籍飞虎队员牺牲在东方土地上。

 

白求恩

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专家

  左图是白求恩;右图是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涞源县临时手术室里为伤员做手术。

  1938年,白求恩从加拿大奔赴中国抗日战场。

  他践行“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不仅在前线救治了大量中国伤员,还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

  1939年,他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不幸感染,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毛泽东同志评价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用生命诠释“医者无疆”,他的精神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柯棣华

印度医生

  左图是柯棣华;右图是1941年12月,柯棣华(中间站立者)给晋察冀八路军干部作报告。

  1938年,年轻的柯棣华作为印度援华医疗队成员,怀抱救死扶伤的信念,义无反顾来到中国。

  在硝烟与炮火中,他救治众多中国军民、培养大批医护人员,自己却积劳成疾,年仅32岁便溘然长逝。

  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评价柯棣华大夫,“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忘记的”。

 

贝熙叶

法国医生

  左图是贝熙叶在“贝大夫桥”前留影;右图是贝家花园碉楼,贝熙叶曾在此救治当地百姓和八路军战士。

  1913年,贝熙叶来到中国,一待就是40余年。

  作为一名有着崇高社会地位与丰厚收入的法国名医,他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

  穿越封锁运送药物、救治八路军战士、支援中国人民抗战,贝熙叶的事迹至今为中国人民所铭记,被称为“法国白求恩”。几十年过去,他与中国人民并肩抗战、雪中送炭的情谊依然镌刻在人们心底。

 

拉贝

德国友人

  左图是拍摄于1938年的约翰·拉贝照片;右图是2005年12月在南京大学校内拍摄的约翰・拉贝故居。

  约翰·拉贝1908年来到中国。

  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受雇于西门子公司的拉贝同其他在华国际人士设立了“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庇护所。他在华期间写下的日记是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拉贝于1950年1月5日在德国海德堡逝世。1997年4月2日,拉贝的墓碑从柏林移至南京,被安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

 

辛德贝格

丹麦友人

  左图是辛德贝格在江南水泥厂的资料照片;右图是2014年4月28日,辛德贝格外甥女玛丽安·安德森展示辛德贝格的肖像照片。

  1937年12月到1938年3月,26岁的贝恩哈尔·辛德贝格在南京江南水泥厂工作。

  面对日军的疯狂大屠杀,他没有退缩,而是利用外国人的身份在江南水泥厂周边设立难民营和难民医院,庇护并救治了约2万名中国难民。

  辛德贝格还用照片和信件记录了当时日军战争犯罪的事实,向国际社会传播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林迈可

英国学者

  这是林迈可为晋察冀军区无线电技术高级训练班学员授课(资料照片)。

  1937年12月,林迈可与白求恩大夫一同来华,在燕京大学任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辗转抵达晋察冀边区和延安,被聘为八路军无线电技术指导顾问,还亲自参与英文新闻稿的编辑工作。

  在中国期间,他拍摄了大量抗日根据地工作、生活、战斗场景的照片,留下了宝贵的抗日根据地影像资料。

  林迈可是参与创建新华社英文广播部的元勋之一。1944年9月,在他的帮助下,新华社正式开播英文电讯,让世界听到了延安声音。

 

乔治·何克

英国作家

  这是英国作家乔治·何克在陕西凤县双石铺培黎学校学生宿舍前留影。

  80年前的夏天,英国青年乔治·艾尔温·何克病逝于甘肃山丹,年仅30岁,没能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时刻。

  作为记者,他目睹侵华日军在上海、武汉等地的暴行,撰写大量文章报道中国战事,揭露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他的著作《我看到一个新的中国》至今被人们铭记。他以“为中国的黎明培育新人”为目标参与创办的学校,至今薪火相传。

 

汉斯·希伯

德国作家、共产党员

  左图是汉斯·希伯;右图是山东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汉斯·希伯墓。

  1941年秋天,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德国作家、共产党员汉斯·希伯,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来到沂蒙山区,向全世界发出中国抗战的文章。

  他换上鲁南特有的鞋子,穿上八路军的灰棉布军装,白天采访,晚上写作,并参加夜袭战斗。战士们和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洋八路”。

  1941年11月30日,希伯同志在山东反“扫荡”中不幸牺牲。他用手中的笔,向全世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蛮行径;生命最后一刻,他同敌人英勇战斗,牺牲时手中紧紧握着枪。

 

埃德加·斯诺

美国作家和记者

  左图是埃德加·斯诺;右图是1936年,斯诺(右)在陕北采访途中。

  1928年,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曾两次访问陕甘宁边区,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的革命斗争。

  1937年,他在北平写下游历“红色中国”的所见所闻所访,汇集成《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名为《西行漫记》,轰动西方,也轰动了全民族抗战一触即发的中国。自面世以来,《红星照耀中国》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文字,几十年来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

  1972年2月15日,埃德加·斯诺逝世,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马海德

美国医生(后加入中国国籍)

  左图为马海德在延安窑洞前留影;右图为1980年,70岁高龄的马海德教授为小患者看病。

  1936年,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随斯诺奔赴陕北。被红军战士的赤诚与坚韧深深触动,他毅然决定留下给边区的战士和群众看病,支持中国革命事业。他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马海德,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加入中国国籍,并为新中国卫生事业倾注毕生心血。他以脚步丈量大地,用医术温暖民心,用一生书写了跨越国界的奉献篇章。

 

艾黎

新西兰友人

  左图是新西兰友人艾黎;右图是位于新西兰斯普林菲尔德的艾黎纪念亭。

  1927年,艾黎踏上中国的土地,在上海先后做过消防队长和工厂督察。10年后,全面抗战爆发,艾黎目睹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萌生了兴业救中国的想法。

  他在中国发起和推广工业合作社运动,在经济战线支持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和生存发展;创立培黎学校,为中国培养工业技术人才。

  1987年,艾黎在北京病逝。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

 

爱泼斯坦

波兰人、国际主义战士、记者

  左图是爱泼斯坦;右图是爱泼斯坦的部分作品。

  爱泼斯坦生于华沙犹太家庭。2岁时,他随父母来到中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他开始了在中国的战地记者生涯。

  他始终坚定地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向世界揭露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下的战争暴行。1957年他加入中国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爱泼斯坦一生笔耕不辍,著有《人民之战》《中国未完成的革命》等优秀作品,为推动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米勒

德国人、医生

  左图是1943年,米勒在延安国际和平医院任内科主任的资料照片;右图是1981年,米勒教授(中)和医生一起查病房。

  米勒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1939年,24岁的米勒由香港经重庆辗转前往延安,途中参与护送了国外援助中国抗战的药品。

  投身中国抗战后,米勒很快成为延安国际和平医院的重要外科力量。但他不满足于此,主动要求去战争的最前线工作,帮助中国人民抵抗法西斯侵略者。

  1989年,米勒被中国卫生部授予“杰出的国际主义白衣战士”称号。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那些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宝贵援助和支持的各国人民和国际组织,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外交部:将本着科学原则研究日方关于恢复水产品输华请求
外交部:坚决反对美国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
测试视频
综合看点 查看更多>>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釜山举行会晤
古巴纪念革命英雄卡米洛·西恩富戈斯遇难66周年
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重庆开幕
科特迪瓦总统选举初步计票结果显示瓦塔拉胜选
李成钢:中美就稳妥解决多项重要经贸议题形成初步共识
纵横天下 查看更多>>
巴基斯坦军方消息人士称同意恢复与阿富汗会谈
愿推动韩中互惠合作 打造两国民众切身可感的成果——访韩国总统李在明
日本民众连日抗议日美首脑会谈
中方敦促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中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经贸磋商
俄外交部发言人:西方仍是虚假信息主要制造者
美政府“停摆”或致高达140亿美元经济损失
“停摆”之下 美国联邦食品救济将暂停
中朝共同举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活动
墨西哥:采收万寿菊 迎接亡灵节
以军再次空袭加沙 两日来致死上百人
荷兰议会众议院选举投票开始
俄外长:北约违背承诺 扩张“一刻也未停止”
喀麦隆现任总统比亚赢得连任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习近平主席韩国之行首日聚焦
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确定
王毅出席蓝厅论坛就落实全球治理倡议发表讲话
李强赴吉隆坡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
中加关系研讨会在加拿大渥太华举办
中国速度,重新定义“距离”
习近平主席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中国以开放胸怀迎接中外文明交流热潮
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和中管高校干部职工以实干笃行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增强必胜信心 赢得战略主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目标
香港特区第八届立法会选举有序展开 再次彰显新选制优势
十五运会澳门赛区火炬传递路线公布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组织联合巡逻
大格局·大机遇·大舞台——台胞台企积极展望“十五五”
两岸学者:两岸交流出现新态势,统一进程不可逆转
山东博兴:积极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开拓智慧农业广阔空间
我国牵头制定的气候环境试验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下达
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法院先行调解案件数量增长明显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维护网络清朗
首度“亮剑”!《广告法》精准打击AI伪造名人带货案
“一秒生成制服照”? AI岂能如此换装
人民法院40余年累计受理涉外海事案件8.8万件
26国代表齐聚山东潍坊 共话薯业高质量发展与全球粮食安全
陕西白水:苹果试验站铺就“致富路”
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小麦抗湿晚播培训月活动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探访中国农大肇东实验站
华容县人民医院做了这几件事,留住县域内70%以上胃肠肿瘤患者
仅30万人口的巨鹿,县医院如何跻身全省县域肿瘤防治标杆的?
顶级专家齐聚北京!第十届国家癌症中心结直肠癌学术会议-县域培训专题会议成功举办
县域肿瘤防治中心专家赋能,守护 “安且吉兮” 之地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介绍6项重点部署工作
前沿科技 查看更多>>
什么样的科学家能上太空
全球指标领先的全离子加速器装置调试成功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人造太阳”关键核心材料制备
硬气的种子,智慧的农具!杨凌农高会照见农业未来
算力赛道升温 上市公司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健康生活 查看更多>>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坐上无人驾驶eVTOL是啥感觉?
新“职”所向丨机器人的“教练员”
数字时代别落下银发一族
“二次号码”与“数字遗产”之困
智算中心规模跃阶式发展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实用技术 查看更多>>
2025马德里科技展开幕 聚焦数字未来
养老机器人如何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程鹏谈智能电动汽车“科技平权”
智能化成为机械行业升级新引擎
无人机“智慧巡检”打造低空经济新样本
科普博览 查看更多>>
前三季度我国软件业务 收入同比增长13%
中国科技馆推出系列老年科普活动
第八届进博会将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
“奋斗者”号回到三亚 载人深潜“双雄”在北极实现水下联合作业
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科学数据体系
镜头连中外 | 文心致远,延续中韩古城千年情缘
中国邮政发布《丙午年》特种邮票图稿
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竹简在湖北展出
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妆造大赛收官
2025年“遇见中国”文化节在瑞士伯尔尼举行
2026年初中学考报名时间确定
教育部公布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
10年,这支大学志愿团队帮乡里娃发现美
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筹)加紧建设
教育部发布10条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巴林亚青会:中国队游泳赛场收获4金
香港网球公开赛 | 张帅晋级女单次轮
公投获多数居民支持 慕尼黑距离再度举办夏奥会还有多远?
障碍跑世锦赛100米项目再现“兄弟对决”
拜仁喜迎12连胜 利物浦止住颓势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宁夏隆德:六盘山红色文旅提质升级促发展
华服“舞动”中原 激活文旅融合新动力
同程旅行与成都天府机场联合举办“与天府·遇世界”全球航旅嘉年华活动
福建首条第五航权客运航线开通
广东金林陨石坑为万年来世界最大规模小天体撞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