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全球時事|洞察國際風雲
2025-03-18 17:24 星期二

商业航天驶向新高度

时间:2025-06-12 10:18 来源:快讯社

     今年,一批商业火箭、商业卫星将陆续升空,中国航天正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颁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这一年,被业内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商业航天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

10年来,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在轨卫星数量,从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到人才体系建设,我国商业航天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全产业链快速发展,曾经遥不可及的航天科技,正借助商业力量走进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

构建多元竞合新生态

与传统航天工业单纯依靠国家投入与牵引的单轮驱动模式不同,商业航天的显著特点是实现国家战略与经济效益的双轮驱动。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商业航天参与主体日益多元,不仅有承担战略科技重任的国家队,更有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等,构建起产业链完备、市场竞争充分的发展格局。

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自主研发的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整机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开式液氧甲烷发动机领域达到新高度。该发动机将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以及大运力火箭等关键领域发挥核心作用,为商业航天发展筑牢技术根基。

“自2023年起,六院全力投身商业航天领域,将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积累的人才与技术优势,转化为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的胜势,加速推进可重复使用发动机技术迭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副院长李斌表示,六院将持续加大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投入,聚焦关键技术创新,全力攻克技术难题。

国家队在核心技术上持续突破,民营企业在应用领域的布局也不断加速。成立于2022年的格思航天,是我国千帆星座计划核心卫星制造承载单位之一,目前其自研的互联网卫星产品已陆续交付。2024年,格思航天成功实施两次一箭18星发射任务,共将36颗卫星送入太空。

“身处商业航天发展机遇期,我们坚守价值规律,遵循市场模式,力争实现年产600颗卫星的目标。未来,我们将努力成为具备低成本、高可靠核心技术优势的卫星研发制造企业,为国家商业航天发展贡献力量。”格思航天副总经理文枚金阐述企业愿景。

北京四象爱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郗晓菲表示,随着国家将商业航天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允许民营企业涉足卫星研制、发射等核心环节,市场活力被充分激发。“以遥感卫星数据应用为例,其已广泛覆盖应急、环保、农业、能源等领域。资源获取门槛大幅降低,数据单价降幅超过80%,行业正从技术验证阶段稳步迈向规模化盈利阶段。未来,遥感技术应用场景将从传统的政府与企业端,逐步向个人消费市场渗透,形成更为多元化、大众化的服务体系。”郗晓菲说。

万亿级市场蓄势待发

2024年11月30日,随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完成首秀,我国实现了星箭制造、商业发射场测试发射以及卫星数据应用服务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闭环。在山东海阳,我国唯一的海上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也已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与此同时,“朱雀”“谷神星”“天龙”等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任务捷报频传,卫星互联网领域的3个“万星星座”组网计划已经启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万亿级市场蓄势待发。

赛迪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生态已步入成长期,有望在“十五五”时期末或“十六五”时期迈入产业成熟期。届时,我国商业航天法规制度和政策标准体系将更加健全,商业模式更加成熟,在全球航天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从行业发展格局来看,目前我国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和大兴区汇聚了全国70%以上的民营火箭整箭研制企业,北京海淀区着力打造“星谷”,吸引卫星制造、测运控及运营企业集聚;上海市提出,到2027年,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通过政策联动与资源整合,全国范围内的商业航天产业协同发展态势日益凸显。

在企业发展层面,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达537家,较2018年增长2.8倍。年投融资规模超过54.7亿元,商业发射成功率高达96%,在轨卫星数量突破900颗。国家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鼓励遥感数据在应急管理、农业监测、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地方政府也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实施税收优惠等政策举措,全力支持企业技术研发。

为推动商业航天安全健康发展,前不久,由国家航天局倡议发起的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成立。联合体包括火箭研制、发射场、卫星制造、卫星管理运营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将着力破解商业航天领域资源分散、标准体系缺失、创新协同效能不足等发展瓶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在浙江杭州发布商业航天卓越供应平台,相关单位和企业可通过平台采购卫星核心部件、关键设备乃至技术服务。

相关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将迎来转型升级关键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太空旅游、商业探月等项目有望在5年至10年内实现政策突破,逐步迈入试验验证或商业运营初期阶段。

补齐短板提升竞争力

放眼全球商业航天市场,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截至3月18日,美国拥有190颗高轨和7675颗中低轨在轨卫星,而我国拥有82颗高轨和908颗中低轨在轨卫星,还存在较大差距。有研究预测,到2029年,全球将部署约5.7万颗低轨卫星,距离地球近地轨道约6万颗卫星的饱和容量已经十分接近。加快推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步伐,增强我国太空竞争力和话语权迫在眉睫。

在文枚金看来,得益于“星链”计划的快速推进,美国在太空低轨资源竞争中占据全球领先地位。我国虽具备雄厚的航天技术实力,但行业工程化、规模化能力有待提升。郗晓菲表示,全球商业航天在低轨星座资源方面的争夺已趋于白热化,国内市场竞争也同样激烈,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壁垒和资本优势主导市场格局,部分企业面临淘汰风险。

在此背景下,商业航天企业都面临哪些发展困境?如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实现高质量发展?文枚金坦言,企业主要面临资金和人才方面的压力。前期工厂设备建设投入巨大,且航天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市场化人才相对匮乏。

“民营企业还面临技术转化困境。国有科研院所主导核心技术研发,但成果市场化转化效率较低,民营企业难以获取高质量卫星数据源和关键技术授权。此外,市场化场景渗透不足,也制约了商业模式创新。”郗晓菲建议,应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并制定人才引进专项政策。通过垂直深耕、模块化服务和数据增值等方式,推动卫星数据服务向消费级市场延伸,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极光星通副总经理吕世猛看来,技术创新始终是商业航天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以激光通信技术为例,随着低轨卫星星座建设的加速,卫星不再是孤立的个体,星与星之间需要通过激光通信技术实现高效链接和信息共享。

“相较于传统的微波通信,激光通信具有带宽大、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是解决卫星互联网组网建设的关键技术。”吕世猛介绍,极光星通的“极光双星”通过激光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两颗相距5100公里的卫星实时通信,相当于在太空中架起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可以更好服务于未来天地一体化构想。未来,极光星通将紧跟国家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步伐,以更好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外交部:将本着科学原则研究日方关于恢复水产品输华请求
外交部:坚决反对美国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
测试视频
综合看点 查看更多>>
多国谴责+民众抗议! 以军“接管加沙城”计划内外承压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美印博弈,印度真的会选择“硬刚”吗?
NASA要在月球上建核反应堆,靠谱吗?
美国波音军机组装业务面临停工
纵横天下 查看更多>>
美媒:俄潜艇扩充计划将成美国“真正挑战”
科特迪瓦举行独立日阅兵典礼
面对美国关税大棒,日印领导人发声
巴西就美加征关税向世贸组织提请磋商
黎巴嫩举行活动纪念贝鲁特港口爆炸事件五周年
特朗普准备单见普京 泽连斯基:这公平吗
研究推断洛杉矶野火实际致死人数多于发布数字
中欧班列“东通道”今年累计通行班列超3000列
不满欧美贸易协议,德财长:我们应更强硬
韩国军方着手拆除对朝扩音器
半岛电视台记者团队遭以军袭击 5人死亡
美俄领导人将于8月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会晤
世卫组织:加沙民众陷入饥饿和疾病 国际社会应持续提供人道援助
直击墨西哥现状,这篇手记引发网友共鸣!
西班牙再迎高温天气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巡礼
2025第二十七届哈尔滨国际车展开幕
新时代人民军队军旗体系
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观察
中欧携手合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我国首次完成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沪渝蓉高铁跨京杭运河斜拉桥主塔封顶
山西上半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创新高
新疆独库公路正值旅游旺季
中美“乒乓外交”54周年纪念活动在拉斯维加斯举行
邂逅香港原创粤语音乐剧的多元文化之美
成都世运会 | 诞生首金的徒步定向,为啥像一场“闭卷考”?
民族舞剧《红楼梦》亮相香港
台湾青年在闽研学追寻历史文脉与创新热土
乌兹别克斯坦-中国香港商务论坛在港举办
夏季空调这样用,省电还省心!
“购在中国”激活消费新引擎
“千年本草”中药新质生产力行动在京启动
未来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70城房价数据发布北京新房二手房价格环比双降 6月各线城市房价降幅收窄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严惩医保骗保犯罪典型案例
护工骑手受伤谁买单 劳务关系赔偿有规则
公安部印发实施《关于依法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美最高法院为特朗普拆解教育部开绿灯
2024年吉林法院依法惩处毒品犯罪分子478人
一颗老汉瓜里的新疆故事:从 “带不出新疆” 到 “香飘千万家”
宁夏银川:“农光互补”助力绿色发展
一产“焕新”:黑土地上 田间满满硬科技
山东枣庄:甜蜜水果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岂能“数据交差”
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是何关系
你不知道的真相
中国古代十大“情书”
榜下捉婿的由来
“一日三餐”的来历
前沿科技 查看更多>>
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体验“机”智生活!
“所有试验都是为了确保登月航天员的安全着陆和返回”
低空经济发展需要科技的强大支撑
“大航天时代”轮廓愈发清晰
科学与健康|基因组编辑新利器:PCE技术实现染色体“精准编辑”
健康生活 查看更多>>
掌握核心技术,中国航天迈上新高度
北京首家机器人主题餐厅来了!记者实探“色香味”
科技政策“瘦身强体”释放制度“红利”
三年内我国将建成200+卓越级智能工厂
三年内我国将建成200+卓越级智能工厂
实用技术 查看更多>>
走近“脑机接口”,探秘如何“心想事成”
七部门: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在这家AI体验馆看见未来养老“科技范”
“铁臂巡守”“CT扫描”——中国高铁运维机器人又亮“黑科技”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
科普博览 查看更多>>
机器人时代正加速到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举行
遏制健康领域“伪科普”生存空间
我科学家借陨石揭秘月球“婴儿期”
在北纬21°的中国沙滩上,曾有恐龙漫步
强“智”铸“链” 国产高端装备多点突破
北京:“古都之脊”绽新彩 老城发展添活力
内蒙古扎赉特旗:多彩农牧民那达慕
这才叫国潮·一方文创千年墨痕化烛台:当《寒切帖》照进生活
“经纬华章——清代、民国织绣艺术品专场”展览在京启幕
新疆“丝绸之路”街舞展演燃动油城
多所高校宣布延长研究生学制
高等教育择校新风向:考生为何青睐广东新设大学?
聚智赋能 共绘未来教育新图景 第十六届新华网教育论坛智慧教育展报名启动
求学圆梦行动帮助240多万农民工实现学历与能力提升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守立德树人之正 创AI教育之新
成都世运会|蹦床冠军“姐妹花”:在成都感受“4D环绕”般的支持
成都世运会 | 诞生首金的徒步定向,为啥像一场“闭卷考”?
男足金球奖候选名单揭晓 “大巴黎”九人入围
世运会垒球比赛开赛 委内瑞拉和新加坡险胜对手
全国田径锦标赛:吴艳妮女子100米栏折桂 陈圆将男子110米栏达标世锦赛
内蒙古阿尔山:多彩文艺演出丰富市民夜生活
湖南桂东:“凉资源”催生“热文旅”
暑热高温催生文旅新“夜”态
不止有冷空气,更有烟火气——东北避暑游“清凉”出圈
“旅游+”持续发力 澳门经济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