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全球時事|洞察國際風雲
2025-03-18 17:24 星期二

乃东:高原沃土的产业振兴之路

时间:2025-08-19 15:36 来源:快讯社

  西藏山南,平均海拔3700米。古老的雅砻河在这片土地昼夜奔流,滋养了下游河谷中的一片沃土——乃东。

  乃东历史底蕴深厚,拥有众多西藏第一:第一块农田——萨热索当;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

 

 2024年6月22日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境内拍摄的田园风光(无人机照片)。

  2016年,乃东撤县设区。乃东区委区政府改变传统发展思路,瞄准生态制约发展、远离核心市场、产业基础薄弱的三大难题,提出了因地制宜、聚焦重点、科学施策的发展思路。

  解生态之缚

  乃东的山,绿了。

  曾经的乃东,植被稀疏,当地群众常年受风沙侵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为了打破这一困局,乃东踏上了生态修复之路。

  2024年,乃东区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模式,积极引导周边农牧民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确保参与南北山绿化工程的山南籍务工人员比例不低于70%。

  索珠乡恰当村采药人琼达,加入了南北山绿化工程建设。期间,琼达夫妻的家庭年收入突破6万元,较以前的收入翻了两番。务工同时,琼达还跟着专家学会了苗木选择、土壤改良、科学栽植、管护措施和病虫防治等知识,转型成了一名造林人、护林人,从此端上了“生态经济”这碗饭。

 

  乃东区南北山绿化工程施工现场。 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乃东区已经吸纳本地农牧民务工人数1100余人,带动群众增收1300余万元。

  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乃东区以南北山绿化工程为抓手,推进“以工代赈”项目建设,通过系统化的植被恢复与劳动就业联动机制,累计吸纳2.99万人次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实现增收3052万元。

  2024年,8623亩新栽树苗在乃东大地扎根,5万亩山林被划定为封山区。广袤的新造林地作为绿色屏障,矗立在抵御风沙的最前沿。同年,乃东区下辖的昌珠、索珠、多颇章三个乡镇,被评为年度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

  乃东之“绿”,不止于山林。

  过去的乃东,由于冬春季节电力不稳,当地农牧民冬季常常无法稳定用电。

  2024年底,位于乃东区才朋村的华电西藏才朋光伏电站二期项目正式投产发电,两期项目总装机达1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5亿千瓦时。绿色清洁能源的发展,有效缓解了乃东冬春季节缺电的状况。

 

 华电西藏才朋光伏电站光伏列阵区。

  曾经脆弱的生态环境,如今在林海的守护与清洁能源的滋养下,化作了富民兴区的源头活水,成了高原最坚实的发展基石。

 

  破市场之困

  一枚鸡蛋,价值几何?

  曾经,在乃东区乃至整个西藏,80%以上的鸡蛋依赖区外调运。高海拔的天然制约,规模化养殖蛋鸡面临诸多挑战。

  欲成前人未有之业,须达前人未有之境。“不能再让老天爷牵着鼻子走。”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请来相关领域的专家,实地勘测,参与养鸡场的方案设计,专门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经过一系列调整和尝试,终于做到了对鸡舍内温度、湿度及含氧量的精准调控,切实改善蛋鸡的生存环境。

  2021年5月,西藏宏农从北京调运11.2万羽鸡苗。可未曾料到,竟有4万多羽鸡苗在短时间内死亡——一部分在运输途中死于窒息,还有一部分因不适应高原的环境而死。

  国际通用的鸡舍通风模式在西藏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并不适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技术人员加大科研力度和投入,研发出新的通风模式,继续优化蛋鸡的生存条件。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下,西藏宏农的蛋鸡存活率终于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

  西藏宏农用技术创新的“硬实力”,打破了“高原不能大规模养鸡”的固有认知。

 

 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藏鸡产业园。 受访者供图

  如今,这座养殖场日产鲜蛋突破150万枚,年产鲜蛋约6亿枚,可实现自治区菜篮子工程鲜蛋供应100%自给自足。西藏宏农生产的鸡蛋已成当地居民饭桌上的“常客”。

  此外,蛋鸡规模化养殖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在乃东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西藏宏农种植玉米,加工生产精饲料,生产高原专用微生物有机肥。贯穿蛋鸡产业上下游的一条产业链逐步形成。

  未来,乃东区还将在饲料加工、冷链等产业着手布局,培育配套产业集群。

 

  产业园内的养殖员正在检查鸡苗。 

  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构建,解决了产业发展瓶颈,也打开了发展的思路。

  2023年,乃东区积极拓展高原特色产业版图,将目光投向了蜜蜂养殖。这年,当地积极申请国家财政资金,投资1700万元,建成了集养殖、加工、观光、科普于一体的“夜伴蜂声西藏蜜蜂文化主题生态体验园”。体验园不仅成功打造了高原特色蜂蜜产业基地,更因其独特的设计和文化内涵,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项目通过“产业+文旅”融合模式,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一方面,夯实养殖基础,为村集体购买了350个蜂箱,并在适宜区域建设3个蜜蜂分散养殖点,扩大养殖规模;另一方面,强化技能支撑,对50余名村民开展系统蜜蜂养殖、蜂蜜采集与初加工技术培训,提升专业化水平。更重要的是,生态体验园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蜂场、了解蜜蜂文化、体验蜂蜜产品,显著提升附加值,打开了更广阔的销路。

  2024年5月,“夜伴蜂声西藏蜜蜂文化主题生态体验园”被选定为“世界蜜蜂日”中国主会场,成为展示高原特色蜂产业和文旅融合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强产业之基

  扎西曲登社区位于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南部,有着“藏戏第一村”的美誉。

  六年前,这里的非遗保护传承还仅仅停留在保护层面,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游客的需求,丰厚的文化资源难以转化为发展优势,藏戏队也只能靠政府补贴生存。

  如今走进扎西曲登社区,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藏式风情民宿映入眼帘。

  2019年,在乃东区委区政府和援藏力量的共同支持下,扎西曲登社区被列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投入资金对社区进行了全面改善,将藏式木雕、唐卡等非遗元素符号巧妙融入村居和公共基础设施。同时,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雅砻扎西雪巴藏戏,打造乃东区藏戏之乡,并通过开办民宿等吸引各地游客体验藏戏魅力,社区党支部牵头建立“统一定价、统一服务、统一推广”机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分散的资源攥成合力,五根指头握成了“拳头”。

  截至2024年底,扎西曲登社区已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790余万元;社区民宿从最初的7家、22个床位,发展今天的85家、744个床位。

 

  2024年6月24日拍摄的扎西曲登社区全景。

  千年的文化积淀,铸就了乃东人的智慧与胆识。

  乃东区委区政府瞄准低空领域在高原地区的独特价值,将低空经济纳入发展蓝图。2024年,西藏首家无人机企业西藏创博通航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乃东。

 

 西藏创博通航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机场。 受访者供图

  从政策扶持到场地保障,从产业链配套到营商环境优化,乃东区全方位支持项目落地。“项目落地的速度远超预期,政府的全流程帮扶让我们安心扎根。”西藏创博通航负责人陈璐敏说。

  今年年初,西藏创博通航与当地水利部门达成合作,开展巡河任务——十公里的任务无人机十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效率是以往人工巡河的十倍。这也只是无人机在高原大地上解锁的众多应用场景之一,运输、科考、植树造林……科技的力量,正一点点改写乃东的发展轨迹。

 

  西藏创博通航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正在执行任务。 受访者供图

  在着力布局低空经济的同时,乃东区委区政府以前瞻视野抢抓“东数西算”国家战略机遇,成功引入并高效推动了另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项目——西藏首个大规模智算中心“雅江一号”的落地与运营。

  为此,乃东区委区政府组建专班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确保了这项总投资9.2亿元、规划2000P算力的“头号工程”如期于2025年6月18日开服。

  高原地区空气洁净,同时具备低温、低氧、低硫、低湿的环境,非常符合建设智算中心的环境要求。同时,高原地区丰富的清洁能源也成为建设智算中心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能满足智算中心大量的电力需求,还符合绿色低碳的要求。

  乃东区委区政府将国家战略、援藏优势与本地资源禀赋深度结合,填补了西藏大规模智算的空白,将高海拔的“劣势”转化为发展数字经济的独特“优势”。

 

 无人机俯瞰乃东区。 受访者供图

  2024年,乃东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5.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6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41元……这一组组数据的对比,正是乃东区交出的发展答卷。

  雅砻河水依旧流淌,乃东大地已焕新装。


外交部:将本着科学原则研究日方关于恢复水产品输华请求
外交部:坚决反对美国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
测试视频
综合看点 查看更多>>
“清华火神队”为何能斩获机器人足球赛世界冠军?
首都“争夺战” 共和党主政多州将向华盛顿派国民警卫队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
美“金穹”系统细节曝光 资金技术难题不少
调兵“夺回”首都 特朗普为何这样做
纵横天下 查看更多>>
美乌欧白宫系列会晤:泽连斯基放软身段,美欧分歧凸显
佩通坦呼吁恢复其总理职务 本人或亲自出庭作证
俄美总统会晤即将在安克雷奇举行
特朗普:俄若不同意停火将面临“非常严重后果”
对于“普特会”,欧洲尽显焦虑与无力
南共体国家强调团结合作共同应对贸易挑战
印度尼西亚庆祝独立80周年
联合国报告显示全球冲突地区的性暴力事件显著增长
威胁“重施制裁” 英法德致函联合国催伊朗恢复核谈判
缅甸勃固省的大象营地
第三届俄罗斯-中国互利合作“萌芽”论坛开幕
约旦联合多国向加沙空投物资
英国首相斯塔默会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为何西方“承认潮”难阻以色列一意孤行
普京与金正恩通电话
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会谈
前沿赛道竞相破土 未来产业拔节生长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十次外长会在云南举行
我国科学家将锂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提高了2-3倍
中国代表驳斥美方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对中国无理指责
我国将全面推行医保按病种付费改革
国台办发言人就赖清德散播错误二战史观答记者问
世界机器人大会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超2亿元
7月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5.2% 以旧换新政策为市场带来增量
我国首次完成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香港保险密度亚洲第一
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大展在港开幕
澳门将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
香港2025年年中人口较去年中维持不变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举办全运会主题击剑表演赛
乃东:高原沃土的产业振兴之路
筑牢智能体发展安全根基
产业深观察|中国创新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不断增强的全球竞争力
夏季空调这样用,省电还省心!
“购在中国”激活消费新引擎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严惩医保骗保犯罪典型案例
护工骑手受伤谁买单 劳务关系赔偿有规则
公安部印发实施《关于依法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美最高法院为特朗普拆解教育部开绿灯
2024年吉林法院依法惩处毒品犯罪分子478人
矿山“焕新”后,成了游客眼里的“香饽饽”
道地药材连起“生态美”与“百姓富” 中药材乡村振兴示范行动走进隆回
一颗老汉瓜里的新疆故事:从 “带不出新疆” 到 “香飘千万家”
宁夏银川:“农光互补”助力绿色发展
一产“焕新”:黑土地上 田间满满硬科技
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是何关系
你不知道的真相
中国古代十大“情书”
榜下捉婿的由来
“一日三餐”的来历
前沿科技 查看更多>>
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B累计保障20次出舱任务 实现“4年20次”延寿目标
首个人形机器人“百米飞人”诞生
农机装备产业加速升级 企业抢滩高端智能市场
“智”造科技生活 共享美好未来
走近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海浪变身“移动充电宝”
健康生活 查看更多>>
人形机器人:从“跑起来”到“用得上”还要多久?
国家数据局:今年将推出数据产权等10余项制度
促进机器人产业实现更多创新突破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我解锁了47号智能助手2.0
AI眼镜,可以戴上的“随身视界”
实用技术 查看更多>>
在“冰丝带”见证机器人“超越自我”
能拆会跳!安徽自研机器人斩获金银奖牌
参赛之前先去打个卡 机器人“爱宝”探店北京麦麦岛
浙大四足机器人打破百米冲刺吉尼斯世界纪录
人形机器人:从“跑起来”到“用得上”还要多久?
科普博览 查看更多>>
AI幻觉频现 风险挑战几何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
先睹为快!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京开幕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
智能机器人的八大应用场景
中华文明瑰宝 民族交融画卷——布达拉宫保护见证文化传承之路
重庆:川江航运文化园开园
从文化传承到友谊桥梁——一所马达加斯加侨校的历史变迁
博物馆不眠夜:上博古埃及文明大展开启168小时嘉年华
北京:“古都之脊”绽新彩 老城发展添活力
暑期托管:从单纯“看护”走向“托育结合”
职场转向,年轻人如何“稳稳落地”
AI时代,当少年与诗词相遇——从“词穷”到“开口皆诗词,出口即成章”
多所高校宣布延长研究生学制
高等教育择校新风向:考生为何青睐广东新设大学?
篮球名宿陈道宏:中国男篮的表现让我们感觉像“过节”
成都世运会丨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圆满闭幕
男篮亚洲杯:中国男篮时隔十年再进四强
这个英国人发明的体育项目,非洲兄弟竟然这么强?
从边缘球员到女篮国手,罗欣棫的进阶之路
内蒙古:在山水田园中邂逅诗与远方
让国企焕发“数字生命力”——张家界市人民政府游客中心“双线联动”改革实践
从生态“含绿量”看见县域发展“含金量”
创新消费场景 千年古城焕新生
《四库全书》里的鄱阳